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快速热膨胀氧化石墨的方法制备了石墨烯,并用coating法和溶解-絮凝法制备了石墨烯/全同聚丁烯-1(iPB-1)复合材料。偏光显微镜观察发现溶解-絮凝法制备的复合材料中石墨烯具有良好的分散性,coating法制备的复合材料中石墨烯分散性很差并形成黑色带状物。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偏光显微镜对溶解-絮凝法制备的石墨烯/全同聚丁烯-1复合材料的结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石墨烯的质量分数从0%增加至1.07%,iPB-1的熔点降低,结晶峰温度由66.7℃逐步向高温方向移动至77.4℃,结晶吸热峰的半高宽由9℃减小至7.3℃;Ozawa方法可以有效的处理iPB-1和复合材料(w=1.07%)的非等温结晶过程,在同一温度下添加石墨烯的iPB-1的结晶速率大于纯iPB-1的结晶速率;由Jeziorny方程计算得到Avrami指数n和非等温结晶速率常数都随石墨烯的加入而增大且复合材料的Avrami指数n均大于3,这说明石墨烯在iPB-1结晶过程中起到了异相成核的作用并加快了iPB-1的结晶速率;用莫志深提出方法计算得到的F(T)随石墨烯的加入而减小,复合材料在单位时间内达到某一结晶度所需的降温速率小于纯iPB-1所需的降温速率,这说明石墨烯加快了iPB-1的结晶速率,与Jeziorny法得到结论一致;加入1.07%的石墨烯使iPB-1的非等温结晶过程的活化能由原来-95.7kJ/moll减小至-128.5kJ/mol,iPB-1分子链由熔体迁移到晶体表面的阻力减小,结晶速率加快。偏光显微镜观察表明,随复合材料中石墨烯质量分数从0%增加至1.07%,iPB-1的晶核数目逐渐增多,晶粒尺寸逐渐变小;等速降温结晶过程中,复合材料(w=0.56%)中出现晶体的温度为94℃比iPB-1高4℃,晶体长满视野的温度为83℃比iPB-1高9℃。石墨烯作为成核剂,提高了iPB-1的结晶温度并加快了iPB-1的结晶速度。本文分别采用热空气和氙气光加速老化的方式对聚碳酸酯(PC)进行不同时长的老化实验,然后分别在氮气气氛和空气气氛下对老化试样进行了热失重分析(TG,DTG),并通过Coats-Redfern法和Freeman-Carroll法进行热分解动力学分析,研究了老化时间与PC热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热氧老化PC在氮气气氛下最大失重温度,半失重温度等随老化时间延长先下降。老化120h后,起始失重温度,最大失重温度,半失重温度开始升高,在老化168h时达到最大。老化前后的PC在空气气氛的热失重分为三个阶段,其起始失重温度表现出随老化时间延长先下降后升高的规律。热降解动力学研究表明,老化初期,其热降解活化能呈下降趋势,PC热稳定性下降,主要发生断链和端基脱落;老化后期,其热降解活化能又增大,产生了交联结构,使其热稳定性有所提高;光氧老化PC在空气和氮气气氛下的TG测试的各温度参数不具有明显的规律,对其进行热降解动力学分析发现:随老化时间的延长PC的热稳定性逐渐降低。另外,对热氧老化PC的表面形貌进行观察发现:热氧老化可使PC表面产生白色带状缺陷,缺陷数量随热氧老化时间先增多后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