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3米焦炉的国产化改造工艺设计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zhi0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山东兖矿国际焦化公司从德国原拆原建的中国第一座7.63米焦炉实际工程为背景,因国内对7.63米焦炉没有成熟的应用技术,经过5年的生产应用,出现了系统运行不稳定,焦炭产量和工艺指标一直未达到设计要求,焦炉炉顶空间温度长期居高不下等问题,兖矿国际焦化公司的焦炉难以维持安全生产。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是根据兖矿国际焦化有限公司2座7.63焦炉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出现的问题,采用查阅文献、翻译德国设计图纸、经验总结等方法进行研究,经与设计院等单位进行多次沟通、交流,对德国7.63米焦炉技术依据国内焦炉成熟的安全生产技术经验进行重新设计,改变焦炉的加热水平等一系列工艺、设备优化设计改造,从根本上彻底解决中国第一座7.63焦炉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改造焦炉加热水平,改造装煤车、推焦车、拦焦车、熄焦车存在的问题,增设装煤车地面除尘站和煤气柜等一系列的改造内容,使从德国原拆原建的中国第一座7.63米焦炉实现了国产化改造,确保了兖矿国际焦化公司的安全生产和7.63米焦炉技术在中国的推广应用。  兖矿国际焦化引进德国凯泽斯图尔焦化厂炼焦设备(整体搬迁)将中国炼焦工艺技术至少推进20年。
其他文献
珙桐(Davidia involucrate Baill)系我国特有的单型属植物,是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孑遗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为世界著名的观赏木本植物,在植物系统发育和地史变迁上具
全球核能应用产生的大量废弃放射性核素的累积急待解决,生物吸附法以其原料来源丰富,成本低,无二次污染成为处理该类低放废水的优选方法,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内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
湿法炼锌占锌生产工艺的80%以上,其中浸出渣中含有大量的Cu、Ag、Pb、In、Ge、Au等有价元素,综合回收浸锌渣中的有价金属具有重要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意义。本试验选用的浸锌渣
四氢异喹啉类生物碱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具有抗肿瘤、抗病毒等广泛的生物活性,从该类生物碱中已经发现了很多重要药物。利用化学方法合成结构多样的四氢异喹啉衍生物是这类药物发现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其中具有反应简单、原子利用率高、绿色环保等优势的交叉脱氢偶联(CDC)反应在丰富四氢异喹啉类生物碱结构多样性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但是,目前报道的CDC反应大多是由过渡金属催化剂催化,利用反应过程中
有机光致变色材料在光信息处理系统等技术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所有的光致变色化合物中,二芳基乙烯化合物由于高效率的光致异构化,开环态和闭环态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抗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