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衣芽孢杆菌是一种生防细菌,其对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d)等多种重要植物病原菌有较强的拮抗作用。该菌W10菌株拮抗植物病原真菌的原理之一是产生抗菌蛋白,这种蛋白显著破坏菌体细胞,抑制菌丝生长和产孢。本论文对W10菌株发酵产生抗菌蛋白的工艺条件和应用技术进行了研究。W10菌株发酵培养基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黄豆饼粉10.131g/L,蛋白胨1.126g/L,玉米淀粉16.894g/L,葡萄糖2.413g/L,硫酸铵7.965g/L, KH2PO40.45g/L, MgSO40.45g/L, NaC14.5g/L。W10菌株最佳发酵条件为:种子菌菌龄为12h;发酵时间为60h;接种量为2%;温度为0-20h30℃,20-60h28℃;pH为7.0;溶氧值为0-20h30%,20-60h20%;发酵方法为补料分批发酵,补料培养基配方为10g/L葡萄糖、5g/L蛋白胨,第一次补料在发酵第10h时;第二次补料在发酵第18h时,两次补料用量均为500mL;较适宜的消泡剂为泡敌,浓度200mg/L,用量为100mL。利用优化培养基,在最佳条件下发酵W10菌株,优化后的发酵液对灰葡萄孢的抑制作用为99.5%,优化前为73.9%,比优化前的抑制效果提高了34.6%。不同用药方法对抗菌蛋白防效有明显影响。将抗菌蛋白与腐霉利、啶酰菌胺进行复配,测定对灰霉病菌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当腐霉利与抗菌蛋白按1:1和1:5进行复配有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分别是230.4114与141.0645。而与啶酰菌胺复配没有增效作用。发病前施用抗菌蛋白的防效可达73.72%,发病初期施用的防效为66.38%,但病斑扩展后的防效仅有46.72%。提高抗菌蛋白浓度能增加防效,使用剂量为1mg/mL、2mg/mL、3mg/mL时,防治效果分别达73.57%、81.82%与86.79%。增加使用次数有利于控制病害,使用抗菌蛋白1次、2次与3次的防效分别为74.43%、83.49%与88.41%。不同温度下使用抗菌蛋白,防效没有差异。进行抗菌蛋白防治番茄灰霉病试验,使用后10d调查,25g/亩、50g/亩的对叶片病害的防效分别为66.7%与68.3%,20d的防效仍可达60.61%与65.34%,防效均高于化学药剂腐霉利25g/亩的效果(45.3%)。用药前摘除所有病果,药后10天调查,使用抗菌蛋白与腐霉利的处理均未出现病果,清水对照病果率为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