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分叉区域的显微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lq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颈动脉分叉区域重要血管神经的解剖,观察分析神经血管的直径、走行以及二者之间的毗邻关系,为颈动脉分叉区域手术提供解剖学标志,减少颈动脉分叉区域术中重要神经血管的损伤、避免术后严重并发症。其次,为舌下神经—面神经吻合治疗周围性面瘫提供解剖学参考依据。对象和方法:1、为了获得更好的图像、数据及显露,对12例(24侧)国人尸体先行灌胶处理(动脉红色,静脉蓝色)并用75%的酒精储存。2、逐层解剖颈部软组织结构,分离颈部皮瓣,连同颈阔肌一起掀开,暴露颈部浅筋膜内走行的颈外静脉,颈前静脉,下颌后静脉前后支,面前静脉,颈丛皮支(耳大神经、颈横神经),保留上述静脉和颈丛皮神经,随后将颈阔肌翻向上方显露胸锁乳突肌;清除颈浅筋膜,显露颈深筋膜浅层(封套筋膜),然后在显微镜(Carl Zeiss Meditec AG,Jena,Germany)下行颈动脉鞘及周围神经血管的显微解剖;模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及舌下神经—面神经吻合术。明确颈动脉分叉区域神经血管的位置,观察颈动脉分叉的高度,颈外动脉及颈内动脉的位置及颈动脉分叉部周围神经的走行,测量颈总动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面动脉的外径;测量颈动脉分叉角度以及甲状腺上动脉与颈动脉分叉部之间的距离。除此之外,于显微镜下行面神经解剖,暴露面神经主干,观察面神经的走行。3、总结毗邻神经血管的位置,为颈动脉分叉区域手术提供良好的解剖学标志以及为舌下神经吻合治疗周围性面瘫提供解剖学参考依据。结果:低风险的颈动脉分叉为(左:右=66.7%:75.0%);高风险的颈动脉分叉为(左:右=33.3%:25.0%)叉。颈总动脉直径大约为左侧CCA6.93±0.54mm,右侧CCA6.91±0.46mm;颈内动脉左右两侧直径分别为5.84±0,63mm,5.78±0.55mm;双侧颈外动脉直径分别为左侧:4.74±0.76mm,右侧4.65±0.56;而颈动脉分叉角度左侧为37.65±12.60。,右侧为32.51±12.78。。左侧颈动脉角度明显大于右侧;STA、LA、FA血管直径左右分别为:左侧1.1±0.3mm,1.3±0.4mm,1.5±0.4mm;右侧1.3±0.2mm,1.2±0.3mm,1.4±0.3mm。左与右STA-CB之间的距离分别为6.5±3.2mm;5.6±3.5mm。胸锁乳突肌动脉可以做为判别舌下神经的重要解剖标志,舌下神经位于二腹肌后腹的后下,可以在此处根据病变情况将舌下神经与面神经吻合。结论1、颈动脉高分叉人群占比较低,对于高颈动脉分叉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可以考虑血管内治疗。针对其他颈动脉分叉部病变,可以行茎突切除术,下颌骨磨除,下颌骨的半脱位,二腹肌后腹的切断等手术方式。2、颈动脉分叉区域血管外径以及神经血管毗邻关系,无论是对于动脉硬化引起斑块附着于颈动脉分叉周围所致的狭窄行血管内治疗还是采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并且还可以应用在颈部恶性肿瘤的血管栓塞以及选择性甚至超选择性化学性栓塞;其次,可以应用于颈部烧伤或者手术后颈部皮肤缺损做带蒂皮瓣做基础。3、胸锁乳突肌动脉可以做为判别舌下神经的重要解剖标志,舌下神经位于二腹肌后腹的后下,可以在此处根据病变情况将舌下神经与面神经吻合。4、熟悉颈动脉分叉部的神经血管解剖,可避免术中直视下解剖动脉时损伤毗邻的血管及神经。减少术后因神经,血管损伤造成康复锻炼,增加额外费用。5、副神经位于二腹肌后腹下外缘、颈内静脉外侧与胸锁乳突肌前缘组成的三角内;舌下神经位于颈动脉三角内;迷走神经位于颈动脉鞘内,位于颈内动脉的背侧;喉上神经大多位于STA、茎突舌骨肌以及颈外动脉构成的三角内。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依宪执政”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围绕依宪执政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依宪执政理念。习近平依宪执政重要论述抓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关键和重点,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邃,阐述精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因此,以习近平依宪执政理论与实践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习近平依宪执政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