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通过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并应用瑞舒伐他汀抗炎症和改善内皮功能等生物学效应提高移植BMSCs的存活率,进一步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方法1 BMSCs分离、体外培养及诱导:全骨髓贴壁法分离BMSCs,定期更换培养基培养;应用5-氮胞苷(5-aza)做为诱导剂,使其向心肌细胞诱导;诱导前后,对细胞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进行鉴定。2将40只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4组后,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造成AMI模型:1)对照组,造模前1周开始给予2ml生理盐水灌胃,1次/天,共1周;造模后,在心肌梗死区及边缘区分5点注射空白DMEM培养基。2)药物组:造模前1周开始给予2ml瑞舒伐他汀溶液(1mg/ml)灌胃,1次/天,共1周。造模后,在心肌梗死区及边缘区分5点注射空白DMEM培养基。3)移植组:造模前1周开始给予2ml生理盐水灌胃,1次/天,共1周。造模后,在心肌梗死区及边缘区分5点注射2×106个BMSCs。4)联合组:造模前1周开始给予2ml瑞舒伐他汀溶液(1mg/ml)灌胃,1次/天,共1周。造模后,在心肌梗死区及边缘区分5点注射2×106个BMSCs。3造模后,观察心电图变化及心肌H.E染色确定心肌梗死模型制备成功。术后8h抽取腹主动脉血,离心分离血清,采用ELISA法定量检测血清中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心肌肌钙蛋白T(c Tn T)的表达情况。术后4周,对其整个心脏及左心室进行称重,计算左心室重量以及百分比评估左心室肥厚程度;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移植BMSCs存活情况。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正态分布数据以`x±s,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独立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 BMSCs接种后,少量细胞贴壁生长,形态不规则:纺锤形、三角形,培养增值后呈漩涡状细胞集落群。传代后,混杂细胞随着换液被清除,BMSCs分布均匀,形态较单一,多呈长梭形。BMSCs表面标记物表现为CD44阳性表达,即胞浆中有棕黄色颗粒,CD34阴性表达。2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后,肉眼可见结扎血管周围及以下心肌立即呈灰白色;心电图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改变,30分钟左右逐渐恢复至基线。3 IL-8、TNF-α及c Tn T表达情况:与对照组比较,药物组、移植组和联合组IL-8、TNF-α及c Tn T水平均下降;联合组比药物组、移植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左心室重量及百分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药物组、移植组和联合组左心室重量、左心室/全心百分比均降低;联合组比药物组、移植组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移植存活细胞的计数:对比联合组和移植组实验动物移植后存活细胞的数量,联合组的成活细胞明显多于移植组(P<0.05)。结论1 BMSCs经5-氮胞苷诱导可以向心肌细胞分化。2瑞舒伐他汀可以通过抗炎、抗氧化应激等生物学效应改善移植BMSCs的存活率。3移植BMSCs联合瑞舒伐他汀可以提高治疗AMI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