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村落民间艺术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存在形态,它在当下文化产业背景下出现了新的转型。本文主要以德夯为研究对象,通过德夯的实地考察,关注德夯的村落民间艺术转型问题,从这个转型的表现入手,分析其村落民间艺术在新时期出现的新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一转型提出了反思。村落民间艺术转型的表现。这种表现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艺术存在形态的转型,产业背景下,德夯村落民间艺术不断融入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元素的外来文化因素,因此艺术存在形态多样化,舞台化,并且呈现出传统与现代的杂糅性。其次,审美特征也出现转型。村落民间艺术由传统的地域性、神秘化、仪式化向娱乐化、世俗化、消费性等转型。再次,艺术创造也出现了转型,表现为产业模式下的艺术创造者呈现多元化扩展趋势,不再是单一的民间艺人,生活场景化中的乡民、以及导游、专业人才也成为了其重要部分;另外,艺术创造价值观也呈现出商品化的取向。村落民间艺术转型的原因。从外在因素看,村落民间艺术转型的出现与文化产业密切相关,市场化确立了村落民间艺术的商品属性,传媒化是村落民间艺术生产的新空间,政策化为村落民间艺术转型提供了保障。从内部原因说,村落民间艺术文本结构的“未完成性”及其文化属性——集体性,为这种村落民间艺术的自身转型提供了可能性。与此同时,村落民间艺术的自娱性也可以分化出观赏消费的性质,这也是转型的一个内在因素。村落民间艺术转型的影响。“转型”所产生的影响,包括积极的影响和消极的影响。前者表现在“转型”对村落民间艺术传承和发展的影响上,主要是拓展了村落民间艺术的存显空间,重塑了村落民间艺术的主体意识,提供了村落民间艺术的突围方式。后者表现在“转型”对民族文化身份认同的影响上,“转型”造成了语言认同的困境,以及生活习俗上的表面化和同质化,这消解了民族文化身份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