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中华眼镜蛇(Naja naja atra,Chinese cobra)咬伤中毒的病变特点,探讨中华眼镜蛇咬伤中毒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3年6月至2008年6月间收治中华眼镜蛇咬伤中毒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患者平均就诊时间14.00(25.50)小时(h),最早1h,最晚96h;平均住院天数11.00(10.00)天(d),最短6d,最长40d。2.治疗效果:治愈62例,治愈率100%;植皮23例,植皮率37.10%;死亡0例,死亡率0%。3.本组62例患者按就诊时间不同分为三组:Oh<就诊时间≤12h组(A组)、12h<就诊时间≤24h组(B组)和就诊时间>24h组(C组),分别按植皮率、器官功能障碍率(包括单个或多个器官功能障碍)和白细胞升高率进行比较,A组的植皮率、器官功能障碍率和白细胞升高率均低于其他两组,A组、B组和C组的植皮率分别为:3.33%、53.85%和78.95%;器官功能障碍率分别为:10%、61.54%和57.89%,白细胞升高率分别为:3.33%、46.15%和94.74%;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0.479、16.534和40.620,均p<0.05)。4.62例患者按就诊前是否进行局部绷扎分为绷扎组与不绷扎组,其中绷扎组39例,不绷扎组23例,按植皮率、器官功能障碍率分别进行比较,植皮率绷扎组(51.28%)高于不绷扎组(13.0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66,p<0.05);而绷扎组与不绷扎组的器官功能障碍率分别为38.46%和30.4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07,p>0.05)。5.本组62例患者分别接受了三种方法(0.1%雷佛奴尔、40%硫酸镁甘油及磺胺嘧啶银霜)外敷治疗局部皮肤软组织肿胀坏死,以消肿时间为观察对象,结果显示:0.1%雷佛奴尔治疗组、40%硫酸镁甘油治疗组与磺胺嘧啶银霜治疗组的平均消肿时间分别为(8.81±2.11)天、(7.43±1.34)天和(7.72±2.22)天;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121,p>0.05)。结论:1.中华眼镜蛇咬伤有其独特的病变特点,主要表现为细胞毒素所致的局部中毒症状,全身症状较轻,极少导致死亡,可能与毒素局部作用较快或不易进入血循环有关。2.治疗上应积极护肝、防治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和局部皮肤软组织肿胀坏死,12小时内应用抗眼镜蛇蛇毒血清疗效较好,并发症少。3.中华眼镜蛇咬伤中毒行局部绷扎会加重局部皮肤软组织肿胀坏死,植皮率高,不提倡进行局部绷扎。4.三种方法(0.1%雷佛奴尔、40%硫酸镁甘油及磺胺嘧啶银霜)治疗中华眼镜蛇咬伤中毒所致的局部皮肤软组织肿胀坏死都有一定的疗效,但尚不能证明它们之间的优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