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貂IGF-Ⅰ基因的克隆、表达、功能检验及多态分析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水貂是一种小型珍贵的毛皮动物,其经济价值主要在于它的毛皮是高档裘皮原料,对于水貂养殖业来说,皮张质量是经济效益的关键,而皮张的大小是衡量皮张等级的重要指标。因此,长期以来,培育出毛绒品质好、体型大、繁殖力强、生命力强的优良水貂,是人们坚持不懈的目标。动物的生长受生长轴的调控,生长轴是下丘脑—垂体—靶器官的一系列激素及其受体所组成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其中GH—IGF-Ⅰ是生长轴的中心环节,在动物的生长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GH的生物活性是通过IGF-Ⅰ来实现的。IGF-Ⅰ是一种对动物生长、发育、繁殖、营养代谢及组织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有直接影响的多功能生物活性肽。本研究以水貂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水貂IGF-Ⅰ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和原核表达、纯化,并将其作用于水貂成骨细胞观察其功能作用,探讨了今后生物工程生产水貂IGF-Ⅰ,用于提高水貂的生长性能的可能性。分析了IGF-Ⅰ基因exon1在6个水貂群体种中的多态性。材料与方法:本研究根据小熊猫、金丝猴、大熊猫、人、华南虎、野马等物种的IGF-Ⅰ基因mRNA序列做参照,设计了扩增水貂IGF-Ⅰ基因cDNA序列。分析其成熟肽序列,结合表达载体pGEX-6P-1的特点设计、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采用PCR的方法扩增水貂成熟IGF-Ⅰ蛋白cDNA片段,然后将其定向克隆到载体pGEX-6P-1中,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载体pGEX-6p-1-IGF-Ⅰ;重组载体转入大肠杆菌DH5α扩增、提取后,用PCR、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以及DNA序列测定等方法进行鉴定。鉴定正确的阳性pGEX-6p-1-IGF-Ⅰ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通过Ampr抗性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的阳性工程菌;以IPTG诱导工程菌高效表达重组蛋白IGF-Ⅰ,利用GST亲合层析、对重组IGF-Ⅰ蛋白进行分离纯化,并进行Western blot检测;最后通过体外细胞培养实验对重组IGF-Ⅰ蛋白进行功能的研究。另外以6个水貂群体共计360个个体为研究材料,采用PCR-SSCP、基因序列测定等方法分析了水貂IGF-Ⅰ基因exon1的多态性分布,对其进行了群体遗传学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结论:1.利用RT-PCR方法从水貂肝脏组织扩增得到水貂IGF-Ⅰ的编码区序列,这个序列编码153个氨基酸的前体蛋白,包括48个氨基酸的信号肽、70个氨基酸的成熟肽、35个氨基酸的延伸肽。与GenBank中金丝猴、小熊猫、大熊猫、马等哺乳动物的IGF-Ⅰ序列比较,其编码成熟肽序列的同源性从牛(90%)到金丝猴(97%),开放阅读框序列的同源性从牛(91%)到金丝猴(96%)、小熊猫(96%)。2.成功地构建了IGF-ⅠcDNA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IGF-Ⅰ;建立了稳定转化pGEX-6p-1-IGF-Ⅰ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细胞株BL21-pGEX-6p-1-IGF-Ⅰ,并使IGF-ⅠcDNA在转化细胞内获得高效稳定的表达。确立了以可溶性形式高效表达重组IGF-Ⅰ蛋白的培养条件,较好地纯化出了IGF-Ⅰ蛋白,为以后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准备了基本条件。3.成功的采用酶消化法和组织块贴壁综合的方法原代培养了水貂成骨细胞,结果表明所培养的细胞具有典型的成骨细胞形态特征,碱性磷酸酶染色、骨钙素染色、钙结节染色均呈阳性。证明培养出的细胞是成骨细胞。4.不同剂量重组水貂IGF-Ⅰ蛋白对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在0.01~0.8mg/ml的范围内能显著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5.采用PCR-SSCP、基因序列测定等方法分析了水貂IGF-Ⅰ基因exon1的多态性分布,对其进行了群体遗传学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IGF-Ⅰ基因exon1内存在一处位点突变,位于185位核苷酸由C→G。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数字化应急预案系统在制定预案时的特点展开讨论。首先对国内外数字化应急预案的应用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分析,给出面向情景的数字化应急预案设计系统的一般性架构,并讨论了石化消防领域的特殊应用需求;最后,就应急科技的发展,提出四项数字化应急预案设计系统应结合的新型技术。数字化应急预案在制定速度、规范化、可视化方面具有先天性优势,还可以在动态情景下快速响应,对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的观察顺铂联合多西他赛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山西省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6例,基于双色球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多西他赛治疗,试验组采用顺铂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临床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 <
作为模式生物,意大利蜜蜂(意蜂)和中华蜜蜂(中蜂)是被广泛饲养和研究的东西方蜜蜂品种。蜜蜂的血淋巴(类似于哺乳动物的血液)是在蜜蜂体内开放式循环系统中进行循环,主要起到传递营养物质、离子和激素等作用。它同时也参与体液免疫反应,是抵御病菌感染的重要屏障。血淋巴的组分因蜜蜂所处的发育阶段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是至今有关蜜蜂从幼虫期到蛹期整个发育过程中血淋巴蛋白质组如何发生变化,至今还未进行研究。因此,本研
作为固着生物,植物通过调整自身生长与发育状态以适应周围变化的环境,其中光信号转导是植物长期进化而形成的能动系统之一。早期研究报道,DELLA蛋白有助于植物在盐胁迫下生长、发育以及存活。最近的研究还发现,该蛋白也参与幼苗的光形态建成,主要表现在它加强光照抑制植物下胚轴伸长的反应,而其功能缺失突变体减弱了光照对下胚轴伸长的抑制。另外,DELLA对生长抑制反应利于植物在胁迫环境下存活,这显然是植物利用其
蜜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昆虫,在世界上只要有花和花粉的地方就有蜜蜂。然而在生态上如此重要的昆虫却遭受着各种各样疾病的侵染,这些疾病可能由多种病原物引起,如真菌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病原微生物。对真菌病害的致病性机理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蜜蜂白垩病是由蜜蜂球囊菌(Ascosphaera apis)引起的,主要侵染蜜蜂的幼虫。研究表明,白垩病可致使蜜蜂蜂蜜产量减产5%-37%,使蜜蜂幼虫产生80%
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的完成,标志着人类迈进了功能基因组研究的新时代。基因敲除技术是揭示基因功能和建立动物模型的最有效的方法。传统基因敲除获得某一突变基因的纯合体动物首先要利用打靶胚胎干细胞(ES)获得嵌合体动物;随后用嵌合体动物与野生型个体交配得到突变基因的杂合体动物;最后才能通过杂合体动物之间的交配来生产纯合体动物。而四倍体补偿技术生产基因敲除动物可以绕过嵌合体而直接获得完全来自ES细胞的杂合体
提取草本纤维是将草本原料中的纤维与非纤维物质分离开来的过程。草本纤维生物提取是利用微生物所分泌的酶降解原料中非纤维素物质,达到使纤维素分离的目的。草本纤维生物提取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菌种的优劣。自然界中能降解非纤维素类物质的微生物种类极多,但是能直接用于草本纤维提取的优良菌株很少。如何构建优良的草本纤维提取菌种是一个关键问题。本论文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对草本纤维生物提取关键酶的新基因进行了发掘、对
葡萄糖耐量因子(GTF)是一种小分子的铬结合蛋白(肽),三价有机铬是其重要活性成分,含有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酸、甘氨酸和谷氨酸。本项研究从本试验室收藏的7株啤酒酵母入手,探索一条通过航天诱变、高产菌株的选育、GTF的分离纯化以及功能特性研究为主要线索的微生物发酵高产GTF的途径。本论文的主要试验结果如下:利用GTF可溶于氨水的性质,完善其提取参数,优化消解工艺,确定GTF有效提取方法和测定方法。结果
在植物尤其是烟草属中,天然杂交与多倍化是其基因组加倍最常见的方式。本研究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烟草属在进化过程中基因组大小和GC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由基因组测序得到的三个物种的基因组大小(17mer)比流式细胞术测得的基因组大小低15%;四倍体种基因组大小存在增加和减小两种情况;Suaveolentes中基因组最小的N.simulans (2C=3.28pg)和基因组最大的N.suaveolente
嗅觉或者味觉是茧蜂信息交流的主要模式之一,并在探求配偶、定位寄主和产卵位点、躲避有害物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茧蜂的嗅觉系统主要依靠化学感器发挥作用,化学感器中存在多种嗅觉相关蛋白,其中最主要的是气味结合蛋白(OBP)和嗅觉受体(OR)。为了研究腰带长体茧蜂Macrocentrus cingulum的嗅觉分子机制,阐明其气味识别过程的化学感受途径,明确其嗅觉相关蛋白和信号转导机制,本文分别构建了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