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仙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从中国神仙系统的形成过程来看,道教为神仙文化的勃兴与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从早期的仙话到唐宋时期的神仙传记,神仙形象不断丰富、性格愈发丰满、内涵更加深厚,其高明独到的神仙形象建构艺术使得道教仙传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赋予了中华文化神秘而浪漫的气息。本论文以宋前(及宋)道教仙传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力图从思想基础、发展历程、建构维度、叙事模式、表现手法等五个层面,全面深入地探析道教神仙形象建构的思想、社会根源及其独特的文学艺术价值。首先,本论文探寻了宋前神仙形象建构的思想基础,分别梳理、论述神仙思想起源、神仙生成理论、神仙等级观念的发生、发展及原因。强烈的生命意识是道教神仙形象建构的根本动力,道教不断丰富完善的神仙观念则为神仙形象塑造与道教神仙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具体而明确的教理依据和相对完善的价值体系。其次,评述宋前神仙形象建构三阶段的发展历程。从初级阶段“神”、“仙”形象的孕育和演变,至发展阶段神仙形象的人性化、美学化,至转型阶段神仙形象的世俗化、平民化,以神仙形象的变化观照形象建构演变的动因与逻辑,探清其宏观背景和历史渊源。再次,对道教神仙形象建构的维度进行分析。通过对神仙建构的思想基础与发展脉络的梳理评析可以发现,谱系建构、仪容建构、功能建构这三个维度,为宋前道教神仙形象建构的基本内容和基础架构,揭示出道教仙传文学宣教教化的本质和功利特征。第四部分,专论道教神仙形象建构的叙事模式。宋前仙传文本建构神仙形象不外乎几种情节模式,而这种类型化特征正是道教神仙形象建构观念先行的必然结果;通过杂糅史传、诗歌、传奇等多种体裁,宋前仙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道教寓言”,体现了道教对神仙文学样式作出的可贵创新。最后,探讨道教神仙形象建构的主要表现手法。浪漫的文学想象、玄幻的艺术夸张与繁富的对比映衬,共同为道教神仙人物的出场与活动创造了具有强烈戏剧冲突的舞台,将道教仙传打造成玄幻富丽、亲和精警的总体风格,实现了道教神仙形象建构宗教宣传与审美教化的统一。本论文研究认为:宋前道教神仙形象建构是充分体现道教神仙观念和社会心理需求的宗教文学创作,作为其主要载体的道教仙传,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中一道神奇瑰丽的特色风景;它反映了道教宗教宣传、心灵抚慰功能与大众向往长生、渴求平安心理相互作用的历史真实;它是道教神秘主义意识形态与中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有机结合的宝贵结晶;它杂糅史传、诗歌、传奇等多种文体形成的“道教寓言”文学样式,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创新;深刻认识道教神仙形象建构的本质、思想内涵与艺术特色,对于深入发掘道教文学、神仙文化的思想艺术价值,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