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日渐凸显,近年来频繁爆发的一系列会计丑闻、财务造假事件便是最好的例证。企业管理层通过人为地操纵盈余水平粉饰财务业绩致使报表失真,这不仅影响了外部投资者的理性判断,而且严重干扰了资本市场上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从本质上来说是其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表现。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水平高的企业可能会具有更高的道德意识,倾向于在追求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进而减少自身的盈余管理行为;然而,企业同样可能会借助履行更多社会责任营造出负责任的企业形象,进而掩护其背地里的进行地盈余管理行为。由此可见,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在整合国内外学者已有文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首先从委托代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和印象管理理论等方面探讨了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盈余管理相互关系的影响机理,同时探讨了其与不同盈余管理方式相关性的差异。然后进一步研究了分析师关注度和财务业绩水平对二者相关性的调节作用。这为探寻我国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背后的动机以及检验其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外部治理作用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在实证研究方面,本文选取了我国2011年-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样本数据采用的是和讯网的社会责任评分数据和CSMAR数据库中的财务数据。采用修正的Jones模型和借鉴Roychowdhury的方法计算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同时设定分析师关注度和财务业绩水平两个调节变量。利用Stata15对样本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并做相应的稳健性检验。研究结论显示: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均呈显著地负相关关系,且相比于应计盈余管理,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真实盈余管理的负相关性更强。分析师关注度的提高会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负相关性。财务业绩水平的提高加强了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真实盈余管理的负相关性,但减弱了与应计盈余管理的负相关性。最后,结合研究结论,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减少盈余管理的相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