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由于空气稀薄,冷源不足,航空活塞发动机在海拔20km的高空环境下工作时会面临巨大的散热问题。而高空、长航时已经成为活塞动力航空器发展的主要方向,因此散热器的设计已经成为了促进航空活塞发动机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为了保障发动机在20km高空环境下的正常工作,航空活塞发动机的散热器需要进行高空环境的适应优化设计,但高空散热器的设计非常依赖于试验设备和高空平台,现有的散热器研究因缺乏高空试验数据,尚未形成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空气稀薄,冷源不足,航空活塞发动机在海拔20km的高空环境下工作时会面临巨大的散热问题。而高空、长航时已经成为活塞动力航空器发展的主要方向,因此散热器的设计已经成为了促进航空活塞发动机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为了保障发动机在20km高空环境下的正常工作,航空活塞发动机的散热器需要进行高空环境的适应优化设计,但高空散热器的设计非常依赖于试验设备和高空平台,现有的散热器研究因缺乏高空试验数据,尚未形成完整的高空散热器设计理论体系。本文以某型航空活塞发动机为研究对象,计算了该发动机的热量分布,并为其设计了一套可用于20km高空散热的液冷散热器,最后针对该散热器进行了地面试验、仿真分析、优化设计和高空特性分析等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及结论如下:首先结合20km高空环境特点和发动机参数分析确定了航空活塞发动机在工作状态下的需要进行液冷散热的主要部件,同时计算得到增压空气系统、滑油系统和发动机缸头等部件的热量分布。结合发动机进气增压的需求,根据增压气体状态的变化计算出,在功率为70k W的航空活塞发动机中,增压空气系统的压缩空气产热高达29k W,与发动机缸头的散热量相当,是导致高空散热困难的关键热负荷之一。其次设计了两套航空活塞发动机液冷散热系统的整体布置方案,以发动机的尺寸和散热需求为约束条件确定了具体的散热器布置形式。对各个冷却回路进行一维仿真分析,确定了各散热器的尺寸、形式等设计参数细节。然后以设计得到的各散热器模型为对象展开了散热器高空性能的三维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地面试验数据进行高空工况的推算会造成10-15%的计算误差。最后对设计得到的散热器进行了地面试验验证和优化设计,地面试验的结果验证了散热器三维仿真分析模型的准确性,同时修正了一维仿真计算的结果。通过验证后的三维仿真模型,计算了不同优化方案和不同海拔的散热器性能表现情况,得到了散热器优化的具体方案和散热器的海拔特性规律。
其他文献
气液分离器是制冷系统中的重要辅助设备,能有效降低压缩机“液击”的风险,但它的引入使得系统回油存在困难。本文建立了U型管式气液分离器的数学模型,设计了各部件均可视的U型管式气液分离器,并利用空气和水搭建了开放式实验装置,分析了U型管外液面高度、管内气流速度、U型管内径、回液孔孔径等对出口液量的影响。主要内容包含:1.通过满液流的准静态模型,定性分析了满液流时的液体流动状况,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满液流状态
扩散吸收式热变换器能够提升低品位热能的温度,并凭借其完全由热能驱动、无需溶液泵和电输入、结构紧凑和噪音小等优点而具有研究价值。系统可分为制冷剂发生/吸收模块与扩散剂发生/吸收模块,两侧气泡泵的运行性能是影响系统COP与升温性能的重要参数。本文在制冷剂发生/吸收模块气泡泵采用H_2O为制冷剂、HCOOK为制冷剂吸收剂,在扩散剂发生/吸收模块气泡泵采用R134a为扩散气体、TEGDME为扩散气体吸收剂
作为推进泵减振降噪与低噪声设计的基础前提,充分揭示推进泵辐射噪声的关键影响因素与形成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推进泵辐射噪声中线谱噪声辨识度强、对总体噪声贡献度高,可在一定程度上表征推进泵的工作状态和结构信息,是推进泵辐射噪声研究中所关注的重点。而在推进泵中,由于导叶、叶轮及其他构件间的相互影响,其线谱噪声产生机理更为复杂;并且在某些环境下,噪声信噪比低也致使线谱噪声的识别提取相对困难,给推进泵噪声机理分
掉角故障是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叶片常见的一种故障形式,对掉角叶片进行振动特性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基于Ansys Workbench平台和振动特性测试系统,分析了由高阶共振引起的掉角裂纹对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叶片振动特性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某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叶片的模型数据为基础,通过Solid Works软件建立了压气机叶片的变截面扭曲叶片三维模型,将该三维模型分成叶片主体和掉块两部分,基
为了缓解全球变暖导致的环境问题,我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节能减排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之一。我国是一个工业大国,压缩空气的制备、干燥是工业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压缩空气冷冻干燥成本高、空压机废热量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废热驱动喷射制冷的压缩空气干燥系统,该系统的最大特点在于以空压机废热为热源驱动喷射制冷子系统,利用制冷子系统产生的冷量对压缩空气进行冷冻干
在制造业高端升级与创新驱动国家战略的推动下,我国制造企业亟需聚焦内循环,走双轮驱动的新型发展道路,作为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创新发展必须依靠劳动者综合能力素养与专业技能的提升,因此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更应突出“解决实际综合性问题”这一核心。同时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要求机械专业领域知识和技能跨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为机械类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传统专业课程教学提出了挑战,同时为新型教学模式的提出
随着低温液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们对其生产、使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愈发关注。低温液体意外泄漏时会形成危险气云,若无法及时对气云进行有效控制,将对周围人员和设施造成严重威胁。水幕因其对气云的稀释和缓解作用,若被应用于低温液体泄漏防护,有望在较大程度上减轻有毒或易燃气云扩散造成的后果。目前,由于缺乏对低温液体蒸气云与水幕液滴之间复杂相互作用的了解,尚无工程指南可用于指导水幕在低温液体行业的应用
风机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可能引发重大财产损失和人身安全问题。早期,研究人员通过信号处理方法提取风机故障特征,进行故障识别与分类,该方法需要考虑故障与特征提取方法的对应关系,且不同场景下提取到的故障特征不稳定,难以实现在线诊断。深度神经网络可以有效提取风机故障的深层特征,且工程上可以利用迁移学习方法实现高效、稳定的风机运行状态识别和故障诊断。目前,研究人员通常采用旋转机械振动信号的时频图谱作为深度神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疾病之一,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失明,临床上针对该疾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一种创新型的手术术式视网膜静脉注射即直接将溶栓药物注射到阻塞的视网膜静脉中溶解血栓,为患者带来了新的曙光。由于视网膜的规模和脆弱性,以及医生有限的定位精度和力感知,视网膜静脉手术注射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和风险的过程。手术机器人定位精度高、稳定性好,为视网膜静脉注射手术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解决
泵、风机等旋转机械在工作时与介质交互作用产生的动态激振力是引起旋转轴系振动和噪声的关键诱因。传统的对旋转轴系动态载荷的研究方式以理论数值模拟为主,实验方式也以轴系静止固支激振力测试为主,缺少必要的动态载荷测试手段。同时,用于动态测试的多维力传感器也大多只做静态标定而不做动态标定。因此,本文从三维力传感器的研究展开,研究旋转轴系的三维动态激振力的测试技术,实现旋转轴系动态载荷的测量。分析了现有的多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