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攻击性行为做为人类的一种典型破坏行为,一直受到社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关注。家庭教育作为个人最初的教育,父母对待子女的态度必然影响其攻击性的形成;情绪智力也就是通常说的情商,是一种有效的处理日常生活的人际关系的能力。有研究认为情商作为个性特征变量能显著的预测个体的攻击性。 因此,本研究采用蒋奖(2009)修订的中文版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王才康修订的中文版情绪智力量表(EIS)和Buss和Perry(1992)编制的攻击性量表对10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试图在本土背景下,探讨情绪智力在父母教养方式和大学生攻击性的中间产生的作用及三者的一般特点。以期为大学生攻击性研究,乃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多的理论与实践支持。经研究发现: (1)大学生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差异体现在攻击性的性别、生源地和是否独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双亲态度、性别、是否独生和生源地;情绪智力的性别、年级和生源地上面。 (2)父母拒绝/否认、父母过度保护与大学生攻击性呈正相关。父母关怀、父母自主性与攻击性呈负相关。但母亲自主性与敌意呈正相关。 (3)父母拒绝/否认与大学生情绪智力呈正相关。父母关怀、父母自主性与情绪智力呈负相关。 (4)情绪智力与大学生攻击性、躯体攻击和愤怒呈负相关。与言语攻击呈正相关。情绪表达与敌意呈负相关,自我情绪管理与敌意呈正相关。 (5)情绪智力的情绪表达维度在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和攻击性中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