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普微视频是伴随数字化网络媒体诞生的一种重要科普媒介形式。科普微视频内容趣味性强,表达通俗生动、时长较短符合现代人阅读的碎片化习惯,因为具有这样的先天技术优势,所以在我国全民科普工作中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本文以新华网科普类微视频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从内容、渠道和传播效果三个维度探索新华网科普微视频的特点和不足。新华网APP从2015年发布科普微视频到2019年间发布了3000多条,因此本文研究样本选取的时间节点为2015年至2019年,选取的样本均为新华网科普专题的科普微视频。本文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新华网科普微视频的内容在议题上比较全面,几乎涵盖了受众的对于科普信息的需求,利于发挥新华网科普微视频的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的作用。新华网科普微视频在科普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中,基本在科普内容和科普目的上都做到细致划分,目的明确。起到比较明显的科普作用,对于提升民众科学素养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在议题的设置上,议题的话题性和生活的贴近性可以进一步的加强。新华网科普微视频传播渠道以新华网的客户端为主要渠道,但是却存在没有依据受众的个性化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推送。这一点不适合于大数据背景下的分众化信息推送趋势。同时新华网科普微视频在社交平台有一定的推广度,但是还是有很大的推广空间需要继续努力。在热门的社交媒体平台上缺乏一定的引流机制和全面的渗透。这是值得进一步提升和努力的方向。在传播效果方面缺乏和受众的有效互动以及缺乏一定的引流激励机制。笔者运用问卷调查法分析新华网科普微视频对受众情感态度和行为层面的效果,并最终依据以上的研究结论和数据提出增强内容接近性,拓展传播渠道以及增强受众互动的优化策略,希望可以给互联网科普工作带来有益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