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MCI、AD患者认知功能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MMN)的变化特点,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为MCI和AD早期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间记忆门诊就诊的32名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并选取21名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老年人作为健康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收集受试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 C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采集4小时脑电及P300、MMN相关数据。根据神经心理学测试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MCI、AD两组,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检测,实验数据用标准差±方差表示,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研究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及相关性,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NC、MCI、AD三组在MMSE、Mo CA、定向力、计算力、语言能力、记忆力各方面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4小时视频脑电结果,MCI组背景脑电异常者占53.3%,AD组占71.6%;MCI组患者脑电异常波,主要表现为α节律调幅调节欠佳或泛化前移,异常波仅可见颞区少量θ/δ波活动。AD组患者脑电异常波,除背景脑电活动变慢外,单侧、双额颞区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异常较多(痫样放电和慢活动多见),以颞区为著。3、NC、MCI、AD三组在P300反应时、正确率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4、NC、MCI、AD三组在Pz电极点处P300潜伏期三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AD与MCI间、AD与NC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MCI与NC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P300波幅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AD组患者,Cz、Fz处P300潜伏期及Pz处P300波幅与MMSE显著相关,Cz、Fz处P300潜伏期与定向力得分显著相关;Cz处P300波幅及潜伏期与计算力得分显著相关;Fz处P30潜伏期与Mo CA显著相关;Pz处P300波幅与计算力、定向力、语言能力得分显著相关;Pz处P300潜伏期与MMSE、Mo CA、定向力、计算力、记忆力得分显著相关。.6、AD、MCI、NC三组间MMN波幅及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随着疾病进展,认知功能障碍加重,定向力、记忆力、计算力、语言及视空间执行能力等下降,严重程度亦加重。2、随着认知功能障碍加重,脑电异常程度亦随之加重,因此对AD病情严重程度评价上,脑电图可作为一项较为可靠的客观指标。3、与NC相比,随着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加重,患者对P300刺激任务的反应时间延长,准确率降低。4、随着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加重,P300波幅降低,潜伏期延长,P300作为一项可靠的指标,能较为灵敏、客观的评估认知功能,其敏感性高,特异性较低。在AD诊断中,P300潜伏期较波幅更为敏感。5、与视频脑电图相比,P300在AD早期诊断中更为敏感。6、MMN在三组间差异虽无显统计学意义,但AD患者MMN潜伏期较健康对照组延长,故对于依从性差的患者(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或伴有精神行为异常的认知障碍患者),MMN可作为选择性筛查的一项客观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