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报告是关于网易公开课《中国廊桥》字幕翻译口译实践的分析。《中国廊桥》是浙江工商大学陈寿灿教授专题的摄影文化呈现中的一课。专题的摄影文化呈现一共五讲,而《中国廊桥》是其中的第五讲。该课程约50分钟。陈教授通过历史、背景、文化、现状等详细的介绍了中国廊桥。译者采用视译的形式完成《中国廊桥》的口译实践。然后译者将译文转录用于字幕的制作。在口译过程中,译者遇到诸多困难。因此,译者需要用适当的理论指导口译实践过程。在《中国廊桥》口译实践中,在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理论”指导下,译者采用六种口译策略完成字幕翻译过程。这六种策略包括顺句驱动、拆分与合并、释译、调整、增补、删减。译者通过这六种口译策略,解决口译过程中的各种难点。在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理论”指导下,译者通过对字幕翻译的分析,让译者对字幕语言特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有助于译者提升翻译质量。同时,中国廊桥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译者期待通过网络课程的字幕翻译,能够吸引更多外国听众关注中国廊桥,进而推广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