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T换挡策略对齿轮敲击的影响分析

来源 :重庆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l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配备自动变速器的乘用车占比逐渐增高,其中DCT(Dual Clutch Transmission)变速器是比较热门的一种新型变速器,越来越受到各大汽车公司青睐。伴随而来的问题是DCT变速器易产生敲击噪声,变速器敲击噪声是汽车传动系统中一种主要的噪声,具有噪声级跳跃和宽频带现象,容易造成驾乘人员的烦躁,已成为影响整车品质的重要问题之一。国内对于手动变速器齿轮敲击的研究已经较为全面,但对于DCT换挡策略对齿轮敲击的影响方面研究上尚不够深入。因此,对DCT换挡策略对齿轮敲击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某款7挡DCT变速器的乘用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DCT变速器齿轮敲击的机理,对DCT变速器换挡过程及其动力学进行分析。基于AMESIM软件建立整车系统仿真模型,通过制定不同的换挡策略,研究换挡控制策略对齿轮的敲击的影响,并通过优化换挡重叠时间来改善换挡品质。本文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从理论上阐述了DCT变速器敲击机理,对造成敲击的外部激励、内部激励进行分析。通过建立DCT动力学模型对变速器换挡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基于AMESIM软件建立了包含DCT变速器的整车动力学仿真模型。根据发动机工作参数和结构参数对发动机进行建模,建立了模拟发动机扭矩输出特性的仿真分析模型。在考虑离合器摩擦片数量、内外径大小、动静摩擦系数等参数下建立离合器仿真模型。根据齿轴结构参数,齿轴的转动惯量、刚度、阻尼动力学参数建立了DCT变速器仿真模型。建立了传动系统中的差速器仿真模型,车身仿真模型。为研究换挡策略对齿轮敲击的影响提供了仿真平台。依据整车试验,采集变速器1-4挡位下输入轴角速度数据,提取角加速度二阶分量作为校核传动系统模型仿真精度的基准。通过对比试验与仿真得到的输入轴二阶角加速度结果,对传动系统仿真模型进行了验证。制定换挡策略,包括离合器接合压力,发动机转速,换挡时间三个参数。采用控制变量法,依次仿真分析不同换挡策略下的齿轮受力情况,分析不同换挡策略对齿轮敲击的影响。分析得到换挡时间越短、离合器接合压力越大、发动机与变速器转速匹配不合理的工况下会加剧变速器空套齿轮敲击。在考虑换挡品质中冲击度和滑摩功两个评价指标下,对换挡策略进行优化。
其他文献
表面介质阻挡放电(SDBD)等离子体作为一种新兴的主动流动控制技术因其激励器结构简单、响应迅速、功耗低、易于布置等优点,已经逐渐成为流动控制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之一。同时,由于全球能源日渐枯竭以及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人们对于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及尾气排放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拟将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主动流动控制技术应用于汽车尾流流动控制研究,通过对比控制前后气动力及尾流流场变化,阐述了等离子
本文针对芬斯勒流形的Berwald数量曲率、独角兽问题以及具有消失的平均陈曲率的芬斯勒度量的相关问题展开了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结果.首先,本文研究了E-曲率与Berwald数量曲率的关系.进一步,证明了具有消失的Berwald数量曲率的Landsberg流形是Berwald流形,并且证明了具有消失的Berwald数量曲率的(α,β)度量不存在广义独角兽.其次,本文研究了具有消失的平均陈曲
基于深度学习的文本分类方法已经是目前文本分类领域研究的重点,该方法是通过将自然文本转换为数字文本,然后提取文本特征、并构建对应神经网络,进行模型的训练,达到较好的文本分类效果。当前效果最好的深度学习模型是预训练语言模型(BERT、ALBERT等),这一模型可以减少文本分类的训练时间以及提升文本分类任务的训练效果。但也存在处理中文短文本效果欠佳、对复杂情感词语处理不好等诸多问题(处理文本时对文本的时
增程式电动汽车是解决当前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短、充电时间长、充电设备有限的一种良好方案。增程器作为蓄电池的充电设备,对提升续驶里程具有重要作用,其核心部件和控制系统是增程器技术开发的重难点。增程器用发电机的设计要求效率高、输出电压稳定、体积紧凑,而永磁同步电机是当前使用广泛的电机类型,也是未来电机的主流。因此,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以增程器用永磁同步发电机为对象进行设计与优化工作。首先,通过阅读文献,概
准双曲面齿轮传动是后桥广泛采用的齿轮传动形式之一,具有传动比大、承载能力强、传动平稳、噪声低等优点。随着传统微车企业车型升级,客户对车辆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整车企业也对后桥的NVH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后桥主减速器齿轮的传动噪声是评价后桥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噪声大也是齿轮的主要故障模式之一,因此控制齿轮噪声显得至关重要。传动误差、接触印痕是决定齿轮噪声的主要因素,在后桥总成设计时考虑系统支撑刚性
角位移是测量中最基本的物理量之一,随着先进制造业与测试计量等领域的快速发展,精密测量技术对测角系统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也诞生了多种精密测角。针对常用的两种角位移传感器,圆光栅存在栅线加工难度大制造成本高,以及旋转变压器各对极一致性难以得到保证等问题,作者在前期光场式时栅角位移传感器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从LED的照度分布特征出发深入开展了光源均匀性设计及误差理论研究,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开
面对国际市场的经济性要求和日益严苛的轻量化需求,复合材料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广泛应用于各领域。在航空航天领域中,复合材料逐渐替代传统的航空材料。连续纤维增强材料作为复合材料的一种,其可设计强,通过铺层优化可以充分发挥出材料的优势,进而达到减重增益的效果。然而纤维增强材料因其组分材料的各向异性和非均匀性等特点,会增加设计变量的离散性和铺层信息规模,提高了优化设计的难度。同时,在进行减重优化后可能会造成结
地震、飓风以及洪水等灾难性事件的频繁发生会严重影响工程结构的健康状态并诱发潜在的危及生命的情况。这些外力的影响在设计之初是不容易被预测到的。由于这些原因,近年来被称为结构健康监测(SHM)的技术已经出现,为工程学科的不同分支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结构健康监测的主要目的是在结构的使用寿命内检测结构或材料的性能退化程度。SHM系统中包含有大量的节点阵列,这些节点连续地监测一定数量的传感器,根据所监视传感
伴随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汽车与通信、信息等多领域的跨界融合迎来了汽车行业的智能网联化时代。智能联网的加入不仅提高了驾驶员的驾驶体验感,减缓了驾驶员的驾驶疲劳,同时也降低了汽车事故的发生。但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遇到ECU被攻击时,则可能面临部分ECU失控影响驾乘人员安全,或在停车时被控制解锁造成车主财物损失等诸多问题。目前,引导汽车电子软件发展的AUTOSAR组织通过E2E(ECU to ECU)通信防
本文以某国产品牌SUV轿车为研究对象,运用汽车高频噪声分析方法——统计能量分析法(Statistical Energy Analysis,SEA)进行声压级分析,对样车进行高频建模,确定了车内各个部件对驾驶员和后排乘客的噪声贡献量并对贡献量较大的部件进行声学包优化,对贡献量较小的部件进行降本方案设计,最终使整车声学包重量减轻5kg,驾驶员和后排乘客耳旁的噪声声压级降低2.3d B。具体研究工作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