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员教育管理是党的建设中一项经常性和基础性的重要工作。党员教育管理的实效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两个先锋队”性质能否得到保持,关系到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能否得到体现,关系到党的领导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得到贯彻落实,关系到党员队伍素质能否得到整体提升,关系到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能否得到有效发挥,关系到企业科学发展能否得到有力保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深刻变化使党员教育管理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非公企业党的建设中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认真分析和研究非公企业领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探寻党建工作与企业经营发展有机的契合点,对非公企业党的建设中党员教育管理进行创新,是各级党组织、党务工作者特别是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是理论界、党的建设研究者需要研究和解答的重要实践和理论课题。本文首先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概况进行论述,界定了非公企业、党的建设、党员教育、党员教育管理等基本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提出研究的基本观点、方法和创新点。第2章结合我国非公企业的发展概况分析了非公企业的经济关系和政治状况,从初步探索期、稳步推进期、全面发展期三个阶段探讨了我国非公企业党员教育管理的演变历程,总结非公企业党员教育管理的历史经验。第3章客观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非公企业党员教育管理的机遇与挑战。剖析当前非公企业党员教育难点(教育全覆盖难、教育主动性接受难、教育活动开展难、教育成果转化难),非公企业党员管理难点(党员身份确认难、规章制度执行难、党员归口管理难、党组织管理效果实现难)。影响非公企业党员教育实效的因素主要有思想认识不足、党组织职责性不明确、内容针对性不够、途径方法创新性不多、环境条件缺乏等五个方面;影响非公企业党员管理实效的因素主要有党员流动频繁、党组织不健全、管理模式不统一、管理方法滞后、党员组织意识淡薄等五个方面。第4章阐述非公企业党员教育管理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客观性。深入剖析非公企业党员教育管理的特殊性,如工作性质的复杂性和工作任务的多样性。提出非公企业党员党性要求与非公企业片面趋利性存在不适应性,即存在追求理想与追求利益、奉献精神与等价交换、组织纪律性与思想多样化、工作秩序与经济秩序、继承传统与机制创新、宽松人治与严厉法治的六对矛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非公企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存在统一性。第5章确立非公企业党员教育管理先进性、纯洁性、以人为本、为民服务四目标。非公企业党员教育管理内容包括党员的理想信念、党的基础知识、形势任务、党纪国法、廉洁自律、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建立党组织、把党员编入党支部或党小组、按照党内规章制度对党员进行教育审查和鉴定、经常性地组织党员参加党的各项活动,通过定期检查、考核和监督,激发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非公企业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方法不仅要注重党要管党与从严治党、理论武装与解决实际问题、党员教育管理与企业生产经营、分类指导与突出工作重点、继承传统与大胆创新等方面的结合,还要把非公企业党员教育“四性”(经常性、针对性、多样性、有效性)与管理“四要”(要规范、要灵活、要有层次、要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增强非公企业党员教育管理的实效。在此基础上,从考核评价目的和意义、考核评价标准和指标、考核评价方法三方面着手,做好非公企业党员教育管理评价工作。第6章创新非公企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重点在于构建一个定位科学、结构合理、关系协调、良性循环的组织体系。即:从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领导责任意识、职责确定、基层基础夯实、协调格局建立等方面创新非公企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领导机制;从党员教育制度建设、内容创新、形式改进、活动平台构建、党员教育与企业文化培育等方面创新非公企业党员教育机制;从加强党员日常管理制度建设、方法改进、手段创新、动态模式建立等方面创新非公企业党员管理机制;从目标设置、激励约束、效果评估、监督保障等方面入手,构建非公企业党员教育管理实效保障机制;从坚持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为切入点,做好党员谈心走访、联系服务群众、帮扶解困等工作,创新非公企业党员服务群众机制。论文最后进行了全文总结和研究展望。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复杂多变的形势,非公企业党员教育管理需紧密结合新形势、新情况、新特点,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创新和理论提升。创新是非公企业党员教育管理活力之源,对非公企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进行创新研究,重在开辟一条崭新通道,达到不直接依靠行政硬性约束顺利开展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目的。通过引导非公企业党员深入领会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准确把握非公企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特点,按照“企业需要、业主理解、党员欢迎、职工拥护”原则,紧紧围绕非公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在党员教育管理内容、方式方法、机制上开拓创新,把非公企业党员教育管理与企业生产经营有机融合,使新形势下非公企业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呈现良好的工作态势,推动非公企业党员教育管理真正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