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中“修治”术语的探讨

来源 :中国中医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wobadgir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草纲目》为明代李时珍撰,成书于万历六年(1578),刊行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全书52卷,药图2卷,载药1892种。其中有330种药物之下设有“修治”专项,李时珍对此项的说明是:“次以修制,谨炮炙也。”也就是说,“修治”的含义实际上就是“炮炙”(现代多用“炮制”)。通过梳理发现,在《本草纲目》中“炮制”一词一次也没有出现,“炮炙”一词也主要作为雷斅书名出现。但“修治”一词出现了350次,远远多于“炮炙”一词的出现率,而且《本草纲目》诸药下选定“修治”作为专项名称。为体现《本草纲目》的研究特色,以“修治”作为关键词。在探讨《本草纲目》修治术语时,要系统地、追本溯源地考察《本草纲目》中的各类修治术语。首先将该书含有修治术语的条文全部摘录出来,然后分类归入Excel、Access软件,最后利用形成的表格,从不同的角度去搜寻并归纳相关的修治术语。本研究分为《本草纲目》中“修治”总称类术语和《本草纲目》具体药物“修治”诸法术语两部分,并对《本草纲目》所记载修治术语的学术价值和其局限性作了讨论。第一部分,修治总称类修治术语按时代为序梳理了各时期的“修治”(炮制)总称类术语,并辨析其出现的时代、含义及在医药书中出现的情况。宋代及以前的本草著作中的炮制术语,李时珍引用了陶弘景《本草经集注》的“序录”部分,该部分集中了《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以及陶弘景本人所用的药物修治总称类术语的内容。首先李时珍在“神农本经名例”中引用了“采治”一词。“治”有制造、修治处理的含义,唐代以后“治”避讳为“造”。通过“造”字,延伸出“制造”、“造作”、“修造”、“制造”等总称类术语。然后李时珍在“陶氏别录合药分剂法则”中引用“合药”、“分剂”等术语,而“合”有“制”、“治”、“调和”的意思,另外还有“修合”、“合和”、“和合”等偏于药物制剂的术语。宋代以前的第一部炮制专著为《雷公炮炙论》,“炮炙”一词经考证,最晚出现于六朝末期,在药物需要加工处理时,主要用“修事”、“修制”、“修合”等作为药物加工处理的总称类术语。《本草纲目》中“炮炙”一词主要作为雷斅的书名出现,极少作为药物修治总称类术语。纵观宋代的医药文献,发现南宋开始使用“炮制”一词,其出处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后附的南宋·许洪的《指南总论》。通过分析“炮制”一词在原文中的用法,确定为加工修治药材的方法,属于总称类术语。而且“炮制”比“炮炙”更具有特异性,使用范围更广。但是《本草纲目》却没有使用“炮制”一词,由于“炮制”一词在本研究中是无法避开的,所以在回溯《纲目》之前的修治术语发展源流时,仍然需要对此进行考察。元明两代没有新的中药材加工处理总称类术语出现。明代唯一官修本草是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其“雷公炮炙论序”之末记云:“右《雷公炮裂序》,上古之文也。”将原书名之“炙”字改作“裂”字,可以反映明弘治间即便官修本草,也开始使用“炮裂”二字。《本草纲目》引用了《本草蒙筌》关于制造的三分类法,包括“火制”、“水制”、“水火共制”,并成为修治(炮制)的二级总称类术语,这也是本草史上炮制方法的第一次归类。另外明代首次出现的“雷公炮制十七法”,成为归纳各具体炮制法之先声,但这种归纳并没有出现在《本草纲目》中。至李时珍《本草纲目》时期,虽然明代已经比较盛行“炮制”一词,但《本草纲目》中却没有出现。“炮炙”一词在《纲目》中出现了75次,但李时珍只是把“炮炙”作为雷斅所创的专用名,或者作为烧烤法的术语之一,并不想用此词来称呼整个的中药加工处理技术与学问。唯有“修治”一词被李时珍用作中药加工处理总称类术语。“修治”在《纲目》中共出现了350次,其中339次作为各药下解说之专项名,11次用作药物加工处理总称。第二部分,具体药物“修治”术语根据《本草纲目》的实际运用,归纳整理为“拣净类”类术语、“捣剉类”类术语、“水制”类术语、“火制”类术语、“水火共制”类术语、“其他制法”类术语六部分。“拣净”即现代所说的“净制”或“净选”。“净”是指洁净药材,包括洗净、拣净、筛净、拭净、刮净、刷净;“拣”是指拣选适宜用药部位,如拣取、拣下、拣去。去除不同非药用部位,单用“去”字后缀名词不同,可有去毛、去芦、去心、去骨、去皮、去核、去瓤、去白、去膜、去筋膜、去头、嘴、足、翅等。“捣剉”,现代有人称作“切制”。捣剉的工具不同,制备药材是可出现不同的形状。《本草纲目》中常用的术语有哎咀、剉、切、劈、错(锉)、捣((?))、杵、捶、研、碾等。如“(?)咀”一词,对其含义,历来有很大争议,通过梳理,发现其有细切、咬碎、捣碎、砍斫等意。在《本草纲目》中涉及的“(?)咀”用法,最接近李时珍个人意见的是细切的意思。《本草纲目》中大量用了“剉”,现代的语词工具书把“剉”作为“锉”的异体字。但在《纲目》中“剉”非“锉”,而是用刃具,来截切、劈裂或锉削坚韧的药材,将药材制成片、段或屑的方法。水制是使用单纯的水来清洗、软化,或辅助修治药物的方法。《本草纲目》中主要有浸法、泡法、漂法、水飞法等。浸法还可通过不同的水液浸渍渗入药物,发挥增效减毒的作用,称作“浸造”。火制是直接用火加热,或配合各种辅料共同修治的方法。陈嘉谟将火制分为“煅、炮、炙、炒”四类,根据《本草纲目》中使用的术语,可分为炒、炙、煅、煨、炮、炼等。其中炒制术语有微炒、炒黄、炒焦、炒炭以及麸炒、米炒、面炒、盐炒、土炒、蛤粉炒等;炙法有酒炙、醋炙、蜜炙、盐水炙、姜汁炙、酥炙、油炙、童便炙、干漆水炙等术语。水火共制法根据《本草蒙筌》的分类仅有蒸、煮两种,本研究根据《本草纲目》的实际情况增加了熬、煤、瀹等。“煤”,《辞海》等书中,仅注为“煤同‘炸’。”《本草纲目》中多数的意义同“[氵+臿]”,沸水中一捞即出。今或写作“焯”。分析出现该字的条文,虽有“油炸”的含义,但以“汤煤”的意义居多。“瀹”,结合《本草纲目》所载的“瀹”字用法,发现其意义同“汤煤”相同。其他制法主要有复制、制霜、发酵(曲造)、发芽(蘖造)、提取等术语,其加工处理方法与现代用法相似。本研究通过对《本草纲目》的修治术语进行探讨,明确了《本草纲目》的学术价值。《本草纲目》是古代内容最为丰富的本草学巨著,收集资料宏富,其中不仅有明以前李时珍所能见到的所有本草著作,也包括数以百计的医方书以及数百种经史百家之书;其包含的药物修治材料覆盖面在古本草中最为广泛,在本草史上发挥着第一次将“修治”作为药物解说专项的作用,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的“修治”专项成为研究修治(炮制)术语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李时珍不但重视总结前人的炮制技术,而且注意增补新的方法,增加自己的见解。见于“修治”条目的新增条文约有160余条。同时李时珍也对中药炮制与药性的关系及其炮制的道理等作了解释。然而在研究中,也发现《本草纲目》对研究修治术语的某些局限性。《本草纲目》中亦有“明人好改前人书”的弊端,有些李时珍明确记载曾经参引过的医药书,其中记载的修治术语或未被引用,或被改变文字,造成意义变更;其次,李时珍《本草纲目》毕竟是本草专著,李时珍注重对前代经典本草著作相关条文的注释与补充,而对一些在此范围之外的修治内容却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本草纲目》中“修治”术语的研究可为现代中药炮制提供更广泛的资料支撑,为炮制学的发展提供一点参考和借鉴。同时,这项研究也是规范中医炮制术语的基础。对中药炮制学名词术语的现代标准制定,对中药炮制的推广应用、相关文献的翻译整理,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网络视频产业自诞生以来,其发展的核心问题便是版权问题。本文在分析了网络视频产业版权运营存在版权成本高昂与抢占版权资源矛盾、政策的限制影响了版权内容的多样性、版权
目前,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明朗,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对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为了更好的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需要能更快的获得信息并做出及时且正确的反应,同时,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首次向全党提出了“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重大
从国有股的历史背景及减持的目的入手,重点剖析了国有股今后可能适用的减持方案,阐述各种方案的操作思路,评析了其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对象.针对国有股减持过程中应注意及需要
目的了解痛风患者达标治疗的相关影响因素,从而采取相应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促使达标治疗的有效实施。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宁波市第二医院风湿
工程地质是研究人类工程建设活动与自然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一门地球科学。随着众多基础建设项目和现代化高层建筑的兴建,给现阶段的工程地质勘查行业带来一些问题。
随着我国水利工程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当前在水利工程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工作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财务管理工作正在不断呈现复
从区划系统、类型划分、界定、调查技术方法、数据采集与分析处理等方面入手,较全面地摸清了云南古茶园(树)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及管理保护状况。中国云南古茶园(树)历史悠久,资源丰
本文以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近三年来的就业情况为案例,对其就业率、就业去向、就业单位性质、岗位类型、就业区域、就业稳定性等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了加强高职
研究生人际情感是指研究生在自己与他人相处以及交往活动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本研究运用自编的《中国大学生人际情感问卷》对全国范围内的3类地区14个大城市51所高校的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