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繁殖困难是影响奶牛场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使用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可解决此类问题。到目前为止,奶牛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还未成熟。奶牛养殖中以使用OVS程序最为广泛,但OVS程序本身存在缺点。本研究针对奶牛生理周期中激素的变化规律,提出对OVS程序改进,加入了两次PGF2α预处理,使得OVS可以适用于奶牛任何生理周期。其结果如下: 对产后25-35 d的健康荷斯坦牛,使用LHRH-A3和PGF2α两种生殖激素,利用不同方案对试验牛进行同期排卵处理。试验组为经过两次PGF2α预处理,对照组为未经过两次PGF2α预处理。发现试验组、对照组、自然发情组受胎率分别为46.67%、22.92%、30.66%,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自然发情组(P<0.05),对照组与自然发情组之间无差异(P>0.05)。输精时采用B超检测卵泡直径,发现卵泡直径为≤14.7 mm、14.8-20.0mm和20.1-25.2 mm时的受胎率分别为0.00%、75.00%和38.46%,卵泡直径为14.8-20.0mm组的受胎率显著高于卵泡直径≤14.7 mm组(P<0.05); OVS在不同季节开展定时输精技术的受胎率,春季、夏季、秋季与冬季分别为30.21%、15.56%、40.00%和40.74%,秋季与冬季显著高于夏季(P<0.05);季节对自然发情受胎率的影响,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受胎率分别为36.59%、18.94%、33.91%、37.89%。夏季与春季、秋季、冬季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春、秋、冬三季妊娠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高产奶牛与低产奶牛开展定时输精技术,其受胎率分别为55.56%和33.33%,高产与低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 通过检测奶牛的牛奶与血清中E2、P4含量变化,探究两次PGF2α预处理对试验牛群发情周期同步化的效果。结果发现试验组与对照组血清中,在OVS使用前:试验组E2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4含量试验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输精时:E2含量差异显著(P<0.05),P4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输精10d后:试验组E2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P4含量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牛奶中无论是在OVS使用前,或者在输精时,还是在输精后10d,试验组与对照组E2、P4含量均无差异(P>0.05)。PGF2α前后,牛奶中E2含量无差异,P4含量0h与48 h、96 h之间差异显著(P<0.05),注射LHRH-A3前后牛奶中E2含量48 h与0h、96h、120 h之间差异显著(P<0.05),P4含量0h与48h、72 h之间差异显著(P<0.05),其他各组之间无差异。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经过两次PGF2α预处理,奶牛激素水平较一致,且符合奶牛生理周期变化规律。 使用RIA方法,检测同期排卵技术中,使用LHRH-A3和PGF2α两种药物对牛奶中E2、 P4含量的影响;以及使用同期排卵技术与未使用同期排卵技术之间,奶牛生产的牛奶中E2与P4含量之间的差异,探讨现代奶牛场使用同期排卵技术是否影响牛奶安全。结果表明:联合使用LHRH-A3、PGF2α前后,牛奶中E2与P4含量无差异;注射生殖激素奶牛的牛奶与未使用任何生殖激素奶牛的牛奶之间E2与P4含量无差异。 综上所述:OVS经过两次PGF2α预处理,受胎率效果显著高于未使用预处理组与自然发情组;检测血液中试验组与对照组激素含量,显示前期经过两次PGF2α预处理,可以达到预同步的效果;通过对使用同期排卵与未使用同期排卵中牛奶P4、 E2测定,显示二者无差异。使用两次PGF2α预处理加OVS方案,不影响牛奶中P4、E2含量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