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藏班是国家为了支持西藏人才发展战略,让藏族学生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内地城市接受教育、完成学业的办学模式。自1985年开办内地西藏班以来,这一特殊的民族教育异地办学模式为西藏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一个特殊群体,西藏学生远离家乡来到内地求学,由于长年不能回家,远离父母温暖,又兼有语言障碍、民族文化差异等原因,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极易诱发孤独感和产生各种心理问题(Brage, Meredith和Woodward,1993;李传银,许燕,1999)。西藏班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是否能够为西藏培养出合格的建设人才的问题,还关系到西藏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以及国家的长治久安。本研究以国内具有代表性4所学校的西藏班为主要研究对象,郑州市3所普通中学的汉族班为对照组,通过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四个年级的学生2224名,采用社会支持量表、青少年孤独量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进行测试,调查分析西藏班中学生孤独感、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水平现状,探讨西藏班中学生社会支持、孤独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从而对西藏班学生教育教学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提出建议。研究获得有效问卷为2089份,其中西藏班中学生的有效问卷为1317份。调查结果表明:(1)西藏班中学生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存在性别差异,女生对社会支持的利用显著高于男生。农村来源西藏班中学生客观支持、主观支持以及社会支持总分都显著高于城市来源学生。不同年级藏班中学生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存在差异,呈随年级增加而递减的趋势。西藏班中学生得到的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都低于郑州市汉族中学生,而主观支持高于后者。(2)在西藏班中学生中,纯孤独感和对重要关系未满足程度的知觉存在性别、年级差异。女生比男生更感到孤独,而男生比女生更感到重要关系未满足。不同年级的西藏班中学生孤独感存在差异,初一和高二这两个年级更容易感到孤独。与郑州市汉班汉族中学生相比,西藏班中学生在对自己社交能力的评价显著低于后者。(3)西藏班中学生心理健康总体上属于良好水平,除了适应不良,其他分量表上的得分都显著高于郑州市汉族中学生。女生在人际关系敏感和紧张、抑郁、焦虑和学习压力等方面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而男生在心理不平衡方面得分又显著高于女生。城市来源比农村来源的学生在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和紧张、适应不良、心理不平衡等方面得分更高。在敌对和适应不良方面,高年级中学生比低年级更为健康,但高年级中学生更易觉得心理不平衡。(4)西藏班中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问题呈显著的负相关,孤独感与心理问题呈显著的正相关,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呈显著的负相关。社会支持、孤独感对西藏班中学生心理健康有重要的预测作用。(5)孤独感在西藏班中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之间具有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