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麦虫Zophobas morio是一种易饲养、无抗药性,且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的昆虫,常作为研究昆虫生物学、形态学、分类学、酶学与环境学等方面的实验材料。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世界各国都在研究能够代替化学药剂的杀虫剂。植物性农药的活性成分是植物中自然存在的,与环境有很好的相容性,因此植物源农药是现在世界各国的研究热点。植物体内含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其中萜烯类是含量较多的一类化合物。目前,国内外对萜烯类化合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成分分离、结构鉴定和生物活性研究领域。本文选取了α-萜品醇、β-蒎烯、α-蒎烯和1,8-桉叶油四种萜烯单体作为试验药剂,以大麦虫4龄幼虫为试验研究对象,测定了这四种萜烯单体对大麦虫幼虫的急性毒性,并就这四种萜烯单体对大麦虫幼虫体内保护酶、解毒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首次探讨,旨在初步探明四种单体对昆虫的杀虫机理,为开发环境友好、高效、安全的新型植物源杀虫剂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采用熏蒸的方法对大麦虫龄幼虫进行了急性毒性的测定,结果表明:α-萜品醇、β-蒎烯、α-蒎烯和1,8-桉叶油对大麦虫4龄幼虫48h致死中浓度(LC50)的范围是6~70μg/L其中最小的是1,8-桉叶油,LC50为6.505μg/L,最大的是α-萜品醇,LC5o为69.425μg/Lα-萜品醇、β-蒎烯、α-蒎烯和1,8-桉叶油对大麦虫幼虫均表现出较高的生物活活性,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四种衔烯单体对大麦虫幼虫的毒杀作用越强。为了研究α-萜品醇、β-蒎烯、α-蒎烯和1,8-桉叶油的致毒机制,采用了生化方法测定了LC50和LC20两种浓度的四种萜烯单体对大麦虫4龄幼虫体内保护酶、解毒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C50和LC20两种浓度四种萜烯单体能够有效的干扰大麦虫幼虫体内保护酶、解毒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其中α-萜品醇、β-蒎烯、α-蒎烯和1,8-桉叶油对大麦虫幼虫体内羧酸酯酶(CarE)、乙酰胆碱酯酶(AchE)表现为抑制作用;对酸式磷酸酯酶(ACP)表现为激活作用;对碱式磷酸酯酶(AL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过氧化氢酶(CAT)表现为先激活后抑制作用;LC50和LC20两种浓度α-萜品醇、β-蒎烯和1,8-桉叶油对大麦虫幼虫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表现为先激活后抑制作用;而p-蒎烯对其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表现为抑制作用。通过上述的试验结果表明,α-帖品醇、β-蒎烯、α-蒎烯和1,8-桉叶油对大麦虫幼虫有较高的生物活性,能够明显影响其体内主要的保护酶、解毒酶以及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幼虫体内正常的生理代谢被扰乱,从而四种萜烯单体对大麦虫幼虫表现出较高的毒杀效果。四种萜烯单体是植物中具有生物活性的有效成分,其对昆虫有一定的毒杀作用,并能干扰昆虫体内的主要酶活性,在有害生物预防及防治领域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