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理论的批判与扬弃,引入实践概念,把感性存在与实践活动统一起来,从实践的角度理解主体。由于实践本身蕴涵着主客体辩证运动的关系,因而,主体的能动方面与受动方面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并统一于实践活动中。人类历史是主体能动意识与受动意识相互作用的结果,把任何一方绝对化都会造成严重的生存危机。 近代以来,人们高扬主体能动意识的地位,忽视受动意识的作用,导致“反主体性效应”的发生。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生态失衡、个人主义等现象大有盛行之势。因此,马克思的受动意识理论仍有存在和被研究的价值。我们要积极与之展开对话,以求人与自然、社会以及自身和谐相处。 本文通过对相关材料的收集、归纳和整理,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和手段,对马克思的受动意识理论进行探讨。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研究现状、重难点、创新点以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阐述马克思受动意识的理论溯源和基础。通过对前人思想的继承与批判以及“人的类本质”思想的提出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第三部分重点阐述马克思受动意识理论的基本内容。首先从内涵、特征和作用对其进行全面阐释,然后深入挖掘其理论本质和理论突破点;第四部分阐述马克思受动意识理论的现实意义,探讨其对当今社会赋予的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