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的论角度看叶维廉英译古汉诗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jiqi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英译中国古典诗歌?有些学者坚持用韵体英译,而有些学者提倡用散文体。许渊冲教授认为:“译诗如不传达原诗的音美,就不能保存原诗的意美”(Xu Yuanzhong,2000:7)。争论似乎永无止境。叶维廉英译了一些中国古典诗歌,收集在他的《中国诗歌》一书中。此译本旨在再现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艺术,传播中华文化。从目的论角度研究叶维廉英译中国古典诗歌,我们有理由认为叶维廉在翻译中达到了传播中华文化之目的。本文试图研究叶维廉英译中国古典诗歌,探求新的翻译策略,提高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之质量。目的论是有用而实际的翻译理论。因此,我选择目的论作为文章有力的理论支撑。本文分为五个部分。引言部分从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着手,提到了一些有影响的译者和译作,指出了译文的优点和不足。然后介绍了叶维廉的翻译理论和他的译作《中国诗歌》,分析了叶维廉译文之特色。而且这一部分还提到了不同译者有相异之目的,每种译文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完善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工作意义重大,引出本文之写作目的。第一章为全文提供了理论依据。先介绍目的论,阐述目的论最重要的法则——“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诚法则”,再论述运用目的论研究英译中国古典诗歌的可行性,最后论及了叶维廉的翻译理论。第二章从中国古典诗歌之美入手,然后从目的论角度研究叶维廉的译作《中国诗歌》,论述叶维廉在翻译中运用多种方法传递了中国古典诗歌承载的文化和汉语独特的呈现方式,达到了传播中华文化的目的,符合“目的法则。同时也论证了叶维廉英译中国古典诗歌符合“连贯法则”,阐述了叶维廉之英译文再现了原作的意象美、动态美等艺术审美,同“忠诚法则”保持一致。第三章探讨了叶维廉英译《中国诗歌》的原则和方法及其给我们的启示。结论部分指出叶维廉英译中国古典诗歌呈现了汉语语言的魅力,再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审美,达到了传播中华文化之目的,符合“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诚法则”。最后作者提出了新的翻译策略,提高英译古典诗歌之质量。
其他文献
大学英语教学在中国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大学英语教材作为实施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伴随着教学的发展不断改变、更新。随着不同时期出版的大学英语教材,大批的科研论文应运
期刊
本论文对中国大学生做英语阅读理解中多项选择题所使用的考试策略的实证研究。其目的在于调查试题类型,考生表现与考试策略选取之间的关系,从而为试题效度提供有力的证据。通
研究了杜英叶红色素粗提物与纯提物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该色素粗提物的光耐受性、耐热性比纯化色素好,60℃加热4h,杜英叶红色素保存率超过91%。色素粗提物中的糖、酸、多酚物质等可
目的分析宜宾地区糖化血红蛋白A1c(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A1c)水平与性别和年龄间的关系,探讨性别和年龄对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筛查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
为提高轻简化栽培技术中水稻植株的抗倒伏能力,以化学药剂“不倒汉”为材料,以Y两优9918为供试水稻品种,在3种施氮水平下(施尿素180、225、270 kg/hm^2 )比较了前期施用抗倒
改革开放以来,小城镇建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小城镇发展日趋同质化,由此造成“千镇一面”“千篇一律”现象,使小城镇特色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随着新型城镇化
电解车间由于设计、建设时间较早,原有雷电防护设计存在缺陷、雷电防护装置长时间运行,造成雷电防护措施不完善,如引下线间距超标、未安装用于防护雷电波入侵和雷电感应的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