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英译中国古典诗歌?有些学者坚持用韵体英译,而有些学者提倡用散文体。许渊冲教授认为:“译诗如不传达原诗的音美,就不能保存原诗的意美”(Xu Yuanzhong,2000:7)。争论似乎永无止境。叶维廉英译了一些中国古典诗歌,收集在他的《中国诗歌》一书中。此译本旨在再现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艺术,传播中华文化。从目的论角度研究叶维廉英译中国古典诗歌,我们有理由认为叶维廉在翻译中达到了传播中华文化之目的。本文试图研究叶维廉英译中国古典诗歌,探求新的翻译策略,提高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之质量。目的论是有用而实际的翻译理论。因此,我选择目的论作为文章有力的理论支撑。本文分为五个部分。引言部分从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着手,提到了一些有影响的译者和译作,指出了译文的优点和不足。然后介绍了叶维廉的翻译理论和他的译作《中国诗歌》,分析了叶维廉译文之特色。而且这一部分还提到了不同译者有相异之目的,每种译文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完善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工作意义重大,引出本文之写作目的。第一章为全文提供了理论依据。先介绍目的论,阐述目的论最重要的法则——“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诚法则”,再论述运用目的论研究英译中国古典诗歌的可行性,最后论及了叶维廉的翻译理论。第二章从中国古典诗歌之美入手,然后从目的论角度研究叶维廉的译作《中国诗歌》,论述叶维廉在翻译中运用多种方法传递了中国古典诗歌承载的文化和汉语独特的呈现方式,达到了传播中华文化的目的,符合“目的法则。同时也论证了叶维廉英译中国古典诗歌符合“连贯法则”,阐述了叶维廉之英译文再现了原作的意象美、动态美等艺术审美,同“忠诚法则”保持一致。第三章探讨了叶维廉英译《中国诗歌》的原则和方法及其给我们的启示。结论部分指出叶维廉英译中国古典诗歌呈现了汉语语言的魅力,再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审美,达到了传播中华文化之目的,符合“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诚法则”。最后作者提出了新的翻译策略,提高英译古典诗歌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