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治理中市场化工具的选择与应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mcxue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各国政府,尤其是西方各国政府为了重建家园,恢复经济,改善民生,都普遍实行了政府全能模式,政府无所不能,权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此期间,政府采用强制手段,如经济管制、社会管制、政治强制等来解决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政府是社会的权力中心,是处理公共事务,解决社会问题,提供公共物品的唯一主体。20世纪7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使西方各国相继陷入了“滞胀”阶段。“滞胀”是指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生产停滞包括危机期间的生产下降和非危机期间的经济增长缓慢和波动,以及由此引起的大量失业;另一方面是持久的通货膨胀,以及由此引起的物价上涨。政治危机、社会危机、财政危机、信任危机等各种危机使政府束手无策。再加上新技术革命和全球化浪潮的推动,政府管理和民主制度方面的矛盾。政府部门不能再照旧统治下去,以政府为核心的传统的政府统治工具失灵了。针对这些危机和矛盾,西方国家纷纷进行行政改革,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以此为背景,政府工具逐渐兴起,作为政府工具的重要内容之一的市场化工具也由此兴起。作为近几年来公共管理学和公共行政学新兴的一个研究领域,政府工具是公共管理实践中必须面对的一个新兴课题。在当代的公共管理实践中,政府工具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市场化工具。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开展,西方政府全面进行改革,不断强调低成本、高效率,追求“三E”,强调运用市场化手段。在此大潮之下,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政府也越来越重视运用市场化工具来解决某些社会公共问题,这就越来越凸显市场化工具的重要性。市场化工具不仅决定纷繁复杂的公共事务能否成功,而且也决定其能否做好。同时政府的改革创新,不仅包括人员的思维创新,政府管理理念、方式和职能等的创新,更包括政府治理手段即政府工具的创新。市场化工具作为政府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社会,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政府的重视。本文分六部分内容详细的探讨了市场化工具的选择与应用问题。第一部分分析了市场化工具的研究的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意义及新趋势和研究的方法。第二部分是市场化工具的基础研究部分,主要包括市场化工具的内涵及主要内容和有关市场化工具的相关理论。第三部分主要探讨了我国政府治理中市场化工具选择与应用的必要性与公平、效率、可行性、合法性、适应性五个标准。第四部分主要从宏观和微观方面分析了我国政府治理中市场化工具选择与应用的因素。第五部分分析了我国政府治理中市场化工具选择与应用有哪些困境及出现这些困境的原因。最后一部分是我国政府治理中市场化工具选择与应用的思路。
其他文献
装备是部队战斗力构成的基本要素。新形势下,应着眼做好常态化军事斗争准备,深入研究预备役部队战时装备动员的特点以及平时准备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促进其快速动员能力的提
动作发展贯穿人类个体发展的始终,是人能动的适应环境和社会并与之相互作用的结果,与人的身体、智力、行为和健康发展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动作发展领域最关注的是儿童时期,因为儿
美国是一个枪支泛滥,枪支暴力犯罪频发的国家。近年来不断发生的恶性枪击事件更是使枪支管制成为热点话题。受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的影响,政府的控枪努力举步维艰。但第二修正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和发展,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背景下,教育家和教育管理家越来越成为时代的呼唤
作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重要一环的工程训练中心,应主动适应新工科建设,探索促进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将资源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创新人才培养着力点,
何孟雄同志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人运动活动家。他1898年出生于湖南省酃县中村乡,十七岁时就投入毛泽东领导的反对袁世凯的民主革命运动中。1920年3月,在李大钊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防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大量新式装备开始陆续投入使用,武器系统从研发到列装部队,需要较长时间,如何确保装备适应长期贮存、随时可用,在研发阶段就必须重视贮
本文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0man提出的NAO指数,提取了强弱NAO年各9年,分析了强(弱)NAO年北半球冬季阻塞发生频率和生命期的统计特征,通过计算强(弱) NAO年三个区域(
近两年,中央逐步加强了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主要是加强防范财政风险中的债务风险。而在地方政府面临的所有债务中,隐匿性最强的是政府或有负债,作为承担公共风险的重要
摄影术在发明之时就承载着记录和传承视觉影像的使命,而针孔成像的技术在摄影术还未发明的时候便被人们所认知。时至今日,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各种数码摄影产品也都在经典的摄影术和针孔成像的技术上发展而来。源自孔子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人传承千年的文化,历史上人们对于儒家文化遗迹的所拍摄的影像没有很多的创新,大部分都是比较忠实的记录其本貌。本文以儒家文化遗迹为载体,在对儒家文化遗迹进行思考与记录,运用针孔摄影的方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