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新建、拆除、扩建、改建等建设活动愈加频繁,建筑废弃物也随之大量产生。虽然研究表明,建筑废弃物处理处置阶段的环境影响仅占其全生命周期的2%,但是大量建筑废弃物的产生以及其治理所带来的诸多环境问题,诸如原材料的消耗、土地资源的占用、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等等,使得建筑废弃物的相关问题已经愈发严重而不容忽视。现有研究较多的从技术和经济等方面探讨建筑废弃物处理处置策略,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对其环境影响评估的定量研究则较为不足,并缺乏对现有区域建筑废弃物处理处置的环境影响模拟预测及特点分析。本文以拆除建筑废弃物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拆除建筑废弃物的主要成分、比重以及典型的处理处置方式进行了梳理;然后,根据拆除建筑废弃物的环境影响特点,选取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损耗、酸化、富营养化、粉尘等7项指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运用社会支付意愿法确定相应影响指标的权重因子;结合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对混凝土废弃物、砖块废弃物、砂浆废弃物和金属废弃物的再生利用以及填埋处置两种治理方式的环境排放清单确定以后,将处理处置的生命周期影响评价以货币为单位统一表征;最后,以深圳市为具体案例,设置了包括现有处理模式在内的五种情景以模拟单位重量的拆除建筑废弃物处理处置的环境影响变化情况、全市的拆除建筑废弃物处理处置的环境影响变化情况以及全市拆除建筑废弃物因填埋而造成的土地占用的环境影响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再生利用1t的混凝土废弃物、砖块废弃物、砂浆废弃物和金属废弃物的环境影响分别为1.1966元(环境收益),3.1642元(环境代价),1.3533元(环境代价),80.6105元(环境收益);而采用填埋处置的方式处理1t的拆除建筑废弃物的环境影响为12.0504元。按照深圳市对拆除建筑废弃物的处理处置实际情况,研究得到处理1t拆除建筑废弃物的环境影响为5.5866元(均以社会支付意愿计)。研究中所建立的生命周期评价模型可以实现对拆除建筑废弃物处理处置的环境影响的评价,所得结果可以为建筑废弃物管理策略的制定(例如资源化产业的发展、填埋场的规划)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