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已经率先迈进了后工业化社会。在后工业化社会中,服务业成为主导产业,价值共创成为核心要素。本文首先从后工业化社会角度出发,分析了后工业化社会的转变、价值理念、动力源泉、特征、划分标准,并根据“五大特征”和“四大指标”论证了我国将从现阶段社会向后工业化社会进行转变;其次,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后工业化社会中的一般服务业发展基本规律、一般服务业内部结构演进、生产性服务业;第三,在服务业发展的大背景下,从微观的角度系统地探讨了服务主导逻辑的内容、一般服务业企业内部中企业与顾客之间的价值共创、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构建了价值共创结构方程模型;第四,分析了互联网对后工业化时期服务业和价值共创的影响,并且还探讨了我国互联网服务业的发展。本文力图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首先,从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出发,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将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水平与“五大特征”和“四大指标”进行比较,有力的论证了我国将从现阶段社会向后工业化社会进行转变。其次,分析了后工业化国家以及我国服务业内部结构的演进,并将我国现阶段社会与后工业化国家在服务业内部结构方面进行了对比,并探讨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相互促进推动了国民经济。第三,详细的分析了服务主导逻辑的属性、价值共创中的互动、顾客价值的类型、价值共创中的角色以及价值共创的过程,并提出了价值共创概念模型。然后通过调查问卷收集的数据,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构建了价值共创结构方程模型,更好的分析了一般服务业企业内部中企业、顾客、价值共创以及顾客价值相互之间的关系。第四,分析了后工业化社会中主导智能技术(互联网)对服务业发展及价值共创的影响。最后,本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首先,根据我国现阶段社会以及服务业发展现状,我国现阶段社会已经满足后工业化社会中的“五大特征”并快速向后工业化社会中的“四大指标”接近,有效的论证了我国将向后工业化社会进行转变。其次,通过对我国现阶段与后工业化国家在服务业内部结构的比较得出:我国流通性服务业所占GDP的比重还很大;生产性服务业所占比重还比较小,没有成为服务业内部的主导产业。而且还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二者共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第三,通过价值共创概念模型,将价值共创过程分为价值促进阶段、价值共创阶段以及独自创造阶段,并且总结出了价值共创过程中的角色扮演:一般服务业企业所扮演的角色是价值的合作创造者,而顾客才是价值的创造者。然后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构建了价值共创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一般服务业企业、顾客、价值共创以及顾客价值相互之间的关系:一般服务业企业首先正向影响顾客,然后一般服务业企业和顾客通过互动来对价值共创产生正向促进,进而价值共创又能显著影响顾客价值的形成;一般服务业企业和顾客绕开价值共创而直接作用于顾客价值,都会对顾客价值形成负面影响。最后,本文还分析了互联网对服务业的影响:可迁移性、交互分离性、利益驱动性、服务创新性、网络社区文化;以及互联网对价值共创的影响,即:互联网的出现,加深了服务经济中一般服务业企业和顾客之间的关系,为价值共创提供了开放性的互动平台,促进了顾客价值的形成。总之,本文立足于我国现阶段社会的发展现状,详细分析了后工业化时期一般服务业及一般服务业企业和顾客之间的价值共创。通过将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与后工业化社会进行对比,探讨了我国从现阶段社会向后工业化社会进行转变以及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以上研究,希望能为我国在向后工业化社会转变过程中大力发展服务业乃至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提供一些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