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YP2C19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药物代谢酶,许多内源性底物、环境污染物以及临床上大约2%的药物都由其催化代谢。CYP2C19酶活性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及种族差异,它的不确定性严重影响了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而遗传多态性是产生这种差异的重要原因。因此,深入了解CYP2C19遗传多态性有助于实施个体化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随着人类全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人们愈来愈相信基因组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有助于解释个体的表型差异、对疾病的易感性、对药物的反应性和对环境因子的耐受性。鉴于CYP2C19的重要性,国内外已对CYP2C19基因进行了不少研究,但是这些研究结果主要来自白种人,并且多数研究都是基于已知的缺陷型等位基因CYP2C19*2和CYP2C19*3,而关于汉族人群的研究却较少,尚缺乏较完善的数据。汉族是世界上最大的民族,遗传学上地域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本文以汉族人群为研究对象,从上海,西安,汕头,沈阳四个区域各随机选取100名志愿者,对正常人样本系统全面地研究了CYP2C19的基因多态性。志愿者中要求汉族、身体健康、男女比例各占50%,年龄分布从18到5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83。CYP2C19基因研究区域包括5’端的调控区,所有的外显子以及剪切位点附近的内含子序列。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发现了14个不同的CYP2C19多态性位点,其中包括增强子区域的新位点(-2306G>A)和位于第六个外显子内的一个非同义突变(905C>G, T302R),另外,-889T>G, IVS3-23T>C, 991C>T等位点的频率都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2)在亚洲人群中首次发现等位基因CYP2C19*15,它的频率为1.2%。(3)确定了重要野生型CYP2C19*1和重要功能缺陷型等位基因CYP2C19*2, CYP2C19*3在汉族人群中的频率分别为69.7%, 24.7%, 3.3%,后两者明显高于美洲,欧洲及其他的白种人,且不同区域的人群表现出不同的频率。(4)单倍型分析表明CATCGG是中国汉族人群中最普遍的一种单倍型,其频率为38.6%,并且单倍型CACTAA和CATCGA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在我们的研究中,系统地对整个CYP2C19基因进行了多态性位点的扫描,这是首次用较大样本量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对CYP2C19基因遗传多态性进行全面的扫描和分析,完善了中国汉族人群CYP2C19基因多态性数据库,至此,我们相继建立了CYP2D6、CYP2C19、CYP2C9及CYP2E1四个基因遗传多态性的数据库。为指导华人个体化治疗并进一步研发相关的检测芯片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