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量子系统非马尔科夫动力学与延迟选择实验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ling0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量子力学从原子尺度上描绘了我们存在的自然界。它的理论包含了很多与人们日常经验相违背的概念与语言,比如量子纠缠,量子导引,互补性原理。薛定谔方程描绘的是孤立量子系统的演化。然而现实中大多数的量子系统都不是完全孤立的,它们都会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这些非孤立的系统被称作开放系统。开放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会引入退相干和耗散效应,这对于系统的量子特性(比如纠缠)是不利的。在量子信息和量子计算理论中,量子相干性和量子纠缠都是信息处理的基本资源。然而,量子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最终会导致存储在量子态中的信息的完全流失。这种现象被称为退相干,它是成功地实现量子信息处理过程中的一个难对付的绊脚石。如何防止退相干过程带来的负面效应成为了当今量子力学中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它不仅仅影响到量子信息和量子计算领域,很多其他的物理领域也难逃魔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在能够完成量子态存储和量子态操控所必须的时间内保护系统的相干性不被它周围的环境所影响。这也正是开放量子系统非马尔科夫动力学所要研究的问题。  光的波粒二象性问题要追溯到爱因斯坦用光的量子特征解释光电效应以及德布罗意波的物质波理论。不确定原理是量子力学理论的核心。惠勒延迟选择实验的提出回答了爱因斯坦与波尔关于实在论与互补性的争论,自此它推动了量力学理论与相关实验技术的进展。  本文阐述了开放量子系统非马尔科夫动力学以及延迟选择理想实验的理论背景与实验进展,并简要地概括了作者在这两个领域所做的以下两篇工作:  1.离散Q比特非马尔科夫动力学实验。  虽然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会导致退相干,但是往往利用量子调控可以让流失到环境中的信息回流到系统中。本文提出了一个离散Q比特开放系统的模型,通过局域操控可以改变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在线性光学体系内实验验证了这一模型并证明了如何通过仅仅局域地调控开放系统实现一个马尔科夫过程向非马尔科夫过程转变。  2.波动性与粒子性经典叠加的延迟选择实验方案。  类似于Ionicioiu提出的量子延迟选择方案,本文提出了一个在一次干涉实验中,波动性与粒子性处于经典叠加态的延迟选择方案。通过调节相应的参数可以观察到波动行为向粒子行为转变的实验现象。这一方案同时说明了一个问题,随着探测仪器的分辨率越来越高,一次测量过程中人们可以选择在粒子时间分布的波包内某一时刻进行探测,选择不同的时刻会影响最终测量的结果。
其他文献
关于聚合物/量子点复合材料与器件的研究是当今纳米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的目的是研究聚合物/量子点复合材料体系中的载流子动力学,为如何提高器件的性能提供物理
学位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2周年之际,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开幕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系统
水离子(H2O+)是自然界很常见的分子离子,它的光谱数据对天体物理、大气化学等领域都有重要意义。光谱学家曾对H2O+进行了包括远红外、中红外、近红外和可见光等多个谱带的广泛
高频脉冲电泳式He-Ca+复合激光与传统的He-Ca+复合激光相比,具有避免阻挡光路、能够相对独立控制钙蒸气压强、维持长期稳定放电和较长寿命的特点,能同时输出几百毫瓦功率的近
发光是自然界的一种基本现象,是物理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已经被应用到各种不同领域的研究中,如光学、化学、矿物学、考古学、医学、生物学。发光有五个重要的基本特征需要研究
模糊集理论自1965年被提出以来,由于它可以模拟人类思维和识别特点,并可以更真实地表征客观世界,而在模式识别领域得到了很大的重视,使得模糊模式识别逐渐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识
暴涨宇宙学是研究极早期宇宙的理论。本文主要关心的暴涨宇宙学中可能的新物理。包括非对易效应,Trans-Planckian物理以及超弦的信息。重点是我们自己的工作。 在第一部分
本文主要分析了光纤光栅在偏振模色散的应用。由于目前影响光纤通信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偏振模色散(PMD),因此需要找到适合高速大容量光纤传输系统的偏振模色散补偿机制和器
学位
在过去十年,中微子振荡现象已经成为超越标准模型最重要的实验事实。本文通过引入超过一代的不活跃Majorana中微子,对电弱标准模型的轻子部分作最小扩展。对称性自发破缺后,
本文利用奇异性核物质中的有限密度量子色动力学求和规则(QCDSR)对纯∑物质中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由关联函数出发,使用背景场方法,固定点规范等理论可以构造普通核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