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生活污水排放量大。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经管道、暗沟直排河道现象普遍,农民环保意识淡薄,现有的就地处理技术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处理效果不理想。东华大学在上海市科委连续支持的亚滤技术及新型陶瓷膜的基础上,结合了国外的人工湿地的先进技术,开创了新的复合型3格厌氧净化槽,串联生物过滤,新型复合陶瓷膜系统进行脱氮除磷工程,本系统在上海市崇明县前卫村进行了试点,达到了良好的效果。本研究从复合型三格厌氧氧化槽中提取水样,在分离纯化出菌种以后,运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以及基础营养源实验筛选出复筛菌株A-1,F-1,B-5,C-2并通过生长条件优化测定来研究复筛菌株的最佳降解条件分别为:A-1,F-1:30℃,pH值为7.0;B-5:30℃,pH值为7.7,接种量为20-30%;C-2:35℃,pH值为6.5-7,最佳培养时间5d。而在最佳条件下,4株复筛菌种各自的性能为:A-1,F-1:总氮去除率为36.4%,硝酸盐去除率为80.2%,总磷去除率为35.2%;B-5:硝酸盐的去除率达到了90.1%;C-2:总磷的去除率达到了20.3%。着重对生物净化槽中的三株菌种A-1,B-5,C-2进行复合优化研究,借助于正交试验,主要考虑了温度、pH值、接种量、氮磷浓度比对菌种降解性能的影响,通过计算在不同条件下的降解率,寻找降解氮磷的最佳条件。最佳比例下复合菌株D-X的最适条件为30~33℃,摇床转速为110rpm,pH值7.2,培养液接种量20%、氮磷浓度比为6:1。在最适生长条件下,菌株D-X经过14天降解实验最佳降解效率为:TN去除率为97%、TP去除率为63%,CODcr的去除率可达85%。对四株菌种A-1,F-1,B-5,C-2采用革兰氏染色法及16S rDNA全序列分析确定菌种的类型,结果表明:四株菌种鉴定为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门多萨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edocina)和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三类。并对三类细菌的降解动力机理进行了研究分析。用离子色谱定性了解三类菌种脱氮除磷的产物种类,再对菌株降解氮磷之后的产物用标准方法定量分析。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分析讨论生物净化槽中的反应机理中存在同时硝化反硝化作用以及强化生物除磷作用。最后进行了三种菌株的初步应用研究,考察了光照和环境条件对于菌种降解氮磷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当存在光照、三槽环境为缺氧-厌氧-缺氧时,降解率较高。在菌株对于模拟废水的处理效果的研究中,发现复合菌种在接近实际污水水质的条件下降解效果良好,而且对COD具有较好的去除率,可达85%以上,水质有了明显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