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等进程加快,农业现代化经营进一步得到政策性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农业规模化经营成为发展趋势,因此农村劳动力势将得到新一轮的释放和转移。对西部地区欠发达的甘肃省来说,立足“三农”问题,引导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基于社情省情的现实情况、有效发展城市和农村社会经济的需要。为此,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1)通过对国外和国内(甘肃)农村劳动力相关理论文献研究的综述,追溯理论的起源与发展,阐述农村劳动力领域在我国特别是甘肃省的研究现状。(2)通过文献归纳的方法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以划分清楚研究范围。在此基础上,针对建国后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进行历史回顾,对现有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实发展状况有了较为清晰的把握和理解。(3)着重对甘肃省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和转移就业两个方面截取近十年的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描述其多年来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其原因,作出未来发展趋势预测。(4)依据甘肃省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和转移就业的变化特征、原因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对甘肃省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最终,本文通过研究得到了一些结论。首先,在甘肃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方面:甘肃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水平在较长时间内仍将缓慢上升,短时间内文化程度的层次结构无法得到根本改观,但甘肃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程度未来发展趋好,政策、经济等的支持将带来巨大促力;其次,在甘肃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甘肃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还存在“两低”因素制约严重,劳动力转移就业无组织、少规划,权益易受侵害;转移劳动力职业培训工作不到位;农村内部人力资源结构失调;城乡二元户籍枷锁难以破除等问题。为此,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一是要改革户籍制度,促进城乡一体化;二是要拓展转移领域,加快转移步伐;三是要加强基础教育投入,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四是要重视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最后是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合法权益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