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场外交易市场(over-the-counter markets, OTC)源自于当初银行兼营股票买卖业务,因为采取在银行柜台上向客户出售股票的做法,被称为柜台交易,又由于这种交易与交易所里进行的交易不同,发生在证券交易所外,故又称作做场外交易市场。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场外交易市场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其建设一直在摸索中进行。21世纪初,新三板市场的启动和天津股权交易所的正式运营,标志着我国场外交易市场建设再次兴起。这次兴起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它兴起于国家政策明确鼓励建设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条件下,兴起于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对资金大量需求环境下,兴起于世界金融危机的背景之下。经过近几年的新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一直没有形成统一的、全国性的、规范性的场外交易市场的运行模式,极大地阻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影响了资本市场服务经济发展的功能。场外交易市场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金字塔”式资本市场的“基底”。如何建设“金字塔”的“基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遗憾的是我国对场外交易市场的理论研究从总体上讲却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场外交易市场建设缺乏理论指导的现状,已严重地阻碍了我国场外交易市场建设的进程。所以,文章借助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相关理论,采用重点案例调查法、借鉴国外经验和尊重本国国情相结合法、比较和归纳法等方法研究我国多层次场外交易市场发展模式的选择。通过论证分析建设我国多层次场外交易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梳理国际成熟场外交易市场的发展经验,并结合我国场外交易市场的具体实践和发展现状,提出我国多层次场外交易市场的发展模式选择与实施路径。通过研究得出我国场外交易市场架构应是多层次的;在组织模式、交易模式上应分别选择公司制和混合做市商制度;要确保场外市场健康运行,必须建立有效的监管模式。希望该研究成果既能为我国场外交易市场建设的理论研究添砖加瓦,也能为政府决策者提供有益参考,推动我国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建设进程,不断完善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