拮抗菌对灰葡萄孢霉菌的抑制作用

来源 :大连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ylycx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灰葡萄孢霉侵染果蔬使其患灰霉病,导致果蔬在贮藏期间大批量腐烂变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主要用化学杀菌法对果蔬采后病害进行防治,但长期使用化学杀菌剂存在病原菌产生抗性、农药残留等弊端。生物防治具有成本低、安全、无污染等优点,是果蔬采后病害防治领域的研究热点,而且已证实拮抗菌对引起果蔬病害的病原菌有显著的抑制效果。近年来生物防治的研究停滞在防治方法方面,对于病原菌的抑制机理和拮抗菌的实际应用尚未有深入研究。本文选用酵母菌、银杏内生菌,研究其对灰葡萄孢霉的抑菌机制、黄瓜机械损伤后抗病性及黄瓜在贮藏期间品质变化的影响,以期为引起果蔬采后病害的灰葡萄孢霉进行生物防治奠定理论基础。结果如下:1采用生长速率法,从9株银杏内生细菌、7株酵母菌中筛选出对灰葡萄孢霉抑制作用最强的菌株为内生菌R1、有孢汉逊酵母菌,抑制率分别为83.33%,89.87%,选择其为目标菌株。对目标菌株R1 16S rRNA鉴定,结果表明R1是贪噬菌属,命名为Variovorax sp.R1。2平板抑制试验,考察目标菌株对灰葡萄孢霉的抑制作用。当Variovorax sp.R1浓度为10~9 CFU/mL时,对灰葡萄孢霉的抑制率为84.93%;当有孢汉逊酵母菌浓度为10~9CFU/mL时,对灰葡萄孢霉的抑制率最高,为93.37%,其抑制率都随着菌体浓度的增加而增加。3有孢汉逊酵母菌、Variovorax sp.R1对灰葡萄孢霉的抑制机理包括:(1)有孢汉逊酵母菌、Variovorax sp.R1、嘧霉胺可破坏灰葡萄孢霉细胞膜,使培养液电导率升高,灰葡萄孢霉细胞膜通透性变大,胞内电解质外渗,菌体蛋白含量减少。(2)有孢汉逊酵母菌、Variovorax sp.R1、嘧霉胺降低灰葡萄孢霉PPO、POD酶活性,对SOD酶活力的影响相对较小,使抗性酶对灰葡萄孢霉的保护作用减弱,呈现其对灰葡萄孢霉的抑制作用。4有孢汉逊酵母菌、Variovorax sp.R1对黄瓜采后病害抗性诱导机制研究结果如下:(1)有孢汉逊酵母菌、Variovorax sp.R1处理可显著增加黄瓜PPO活性、POD活性、CAT活性、β-1,3-葡聚糖酶、总酚含量、木质素含量,总RNA含量,抑制MDA含量的积累,增强黄瓜抗病性,保护黄瓜不受病原菌迫害。(2)嘧霉胺处理组黄瓜总酚、总RNA含量增加,表明嘧霉胺能够抑制灰葡萄孢霉,保持黄瓜贮藏期品质。5有孢汉逊酵母菌、Variovorax sp.R1、嘧霉胺可通过调节黄瓜抗性酶、抑制病原菌,延缓黄瓜重量、硬度、褐变度、可滴定酸、Vc等品质变化。上述结果表明,有孢汉逊酵母菌、Variovorax sp.R1、嘧霉胺对灰葡萄孢霉均有抑制作用。黄瓜机械损伤后,经有孢汉逊酵母菌、Variovorax sp.R1、嘧霉胺处理,均在不同程度上诱导了黄瓜的抗病性,减少黄瓜贮藏期间营养成分的流失,基于此研究可以为果蔬采后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正>睡眠不好、脸上长痘、头疼脑热、便秘腹泻,谁都难免遭受这些"小病"的困扰。上网一查,貌似权威的资料会告诉你,这些都是"酸性体质",也就是p H值过低造成的。于是你惴惴不
随着雷达在现代战争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雷达对抗已经成为电子战中的关键一环。雷达对抗包括雷达侦察和雷达干扰两个方面。雷达侦察是对战场中辐射源信号的侦察接收处
介绍了聚丙烯腈原丝在氧化为预氧化纤维后,进一步进行碳化制造出碳纤维的反应机理.即在碳化过程中随着反应温度的提高,纤维内部结构在逐步发生变化,纤维的各项性能也发生了显
目的 :研究对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对其肠内营养支持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近年来在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11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
今年,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将以提升发展层次和水平为中心,加快项目建设,促进产业升级,扩大经济总量,着力打造四大产业基地,向着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大步迈进。今年确定各园
美国学者D.H.戈斯顿近来建立了科技与政治之间一种新的委托者-代理者理论模型.戈斯顿认为:委托代理契约关系是政治与科学间的基本关系;研究活动是依赖求实和效益而进行的;二
目的:编制农民工社会认同管理策略量表。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半结构访谈法确定量表维度并编制初始问卷,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和相关分析形成正式量表。结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全党要清醒认识到,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因此,加
<正> 又名3-吡啶基胺。外观:白色至淡黄色结晶,受光、热则变成橙色~红色~橙红色。有特殊臭味。熔点:64℃;沸点:250~252℃;溶解性:可溶于水、乙醇、苯、乙醚中,难溶于石油英、石
期刊
<正>本课题以宋代钧瓷色彩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科学地对瓷器色彩进行调研和取样,对色彩进行还原度相对比较高的方式进行采集,通过对所取样的宋代钧瓷瓷片色彩数据进行分析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