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与《史记》的女性观比较

来源 :伊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x0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左传》是我国首部叙述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史记》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记史体例,其记人叙事均显示出了非常高超的艺术水平,被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两部史书中都本着史家实录精神,描写了一些女性人物,通过对两部著作中女性言行的描写、对于国家社会生活各方面影响的分析,既可以看出我国先秦至两汉之际社会思潮的变化,也可以看出不同时代的史官对女性的不同认识和态度。本文共分三章:第一章对《左传》与《史记》中涉及的女性人物进行分类,按照其一生的主要事迹将她们分为远见卓识之女、深明大义之女、利欲熏心之女、市井平民之女,每一类均撷取典型的女性形象来详加分析其特点:有的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出独特的政治才能;有的在重大事件中将家国利益置于首位;有的囿于个人利益而对国家政治起到阻碍作用;等等。通过这些鲜活的女性形象,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时代一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缩影,从而探索出作者们塑造女性形象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第二章对《左传》与《史记》中的女性婚姻生活进行比较。封建社会的女性几乎所有的活动都是围绕婚姻进行的,她们的性格特征、历史作用也几乎全部在婚姻这一平台中得以展现,所以本文第二章选取婚姻生活这一解读,对两部史书中的女性进行比较,并进一步从中探寻作者对女性的认识与态度。这一时段中女性的婚姻生活可大致分为政治联姻与自由恋爱两类,在政治联姻中,女性作为政治集团间利益联结的纽带、国家间互相交流的工具被使用,对女性自身作为人的情感需求等并无过多关注,这也致使女性不断成为政治权谋的牺牲品,同时,仍有部分女性大胆追求婚姻自由,在史书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左传》中大多表现出贵族女性对这一命运的接受,司马迁对联姻中的贵族女性则抱有深切的同情,对她们的反抗予以肯定。第三章对《左传》与《史记》中女性观进行总结并分析二者出现差异的原因,认为出现差异是由于二者时代不同,先秦时期的社会变革中周礼仍然统治着时人的思想行为,在意识领域仍是主导地位。西汉初多种思想的碰撞,天人感应、黄老学说等观念的融合使司马迁滋养出更为包容的女性观,受不同礼教宗法影响,《左传》的女性观崇尚守礼,《史记》的女性观在其基础上更开放包容。结语笔者得出的基本认识为:《左传》与《史记》秉持的女性观有相同处也有不同处,二者都对于国有功的女性功绩予以肯定,不同的是,《左传》赞颂守礼的女性形象,认为对于礼教的崇尚是维护国家利益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女性自身相比更强调国家获益。《史记》则对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女性大加赞赏,司马迁以进步于前人的思想为冲破封建礼教樊笼的女性著书立传,肯定她们追求婚姻自由与个性解放的行为。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各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外对铁路货车的需求量逐年增加,这也刺激了我国出口货车数量的增加,在此基础上,客户对货车的质量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
一个人因有精神而站直,一个国家因有精神而挺立。中华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的就是伟大的中国精神。   精神的特性在于绵延,在每个细微处都显示出超乎寻常的威力: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启示今天的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永葆爱国赤子之心;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鼓舞今天的我们发扬斗争精神、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
为了解决近距离煤层群开采下煤层回采巷道支护的问题,从众维煤业具体地质条件出发,确定了合理的巷道支护技术方案及合理的巷道支护参数,改善了巷道的维护状况,保证了近距离煤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施政方略以来,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浪潮风起云涌,许多央企、国企闻风而动,整体上市作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之一,逐渐成为我国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