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学者通过理论和实证的研究证明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能够实现资本的有效配置,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相反,不完善的金融市场会阻碍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的停滞又会进一步制约金融的发展。然而,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上却存在着典型的金融抑制现象,与城乡二元化结构相对应表现出明显的金融二元化特征:一方面表现为城市和农村金融的市场分割,城市居民能够通过正规金融组织获得便利的现代金融服务,而传统的农村部门面临的信贷配给现象非常严重,不仅很难获得信贷支持,即使获得交易成本也很高。另一方面表现为正规金融市场和非正规金融市场的并存,正规金融在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上供给不足,农户和部分农村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主要依靠内源积累或非正规金融途径来解决,抑制了农业生产规模和农村经济的增长。农业信贷配给的主要原因在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高、收益率低,农户收入不稳定且缺乏有效的抵押和担保,而且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正规金融机构又不能有效地通过利率手段来规避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因此采取数量配给的方式减少对农村地区的信贷。农业保险具有风险分散和损失补偿功能,能够帮助受灾农民迅速恢复农业再生产,减少农民收入的不确定性,并且保单还可以作为有效的抵押替代品,降低农业信贷的信用风险。然而,由于系统性风险大、信息不对称、有效需求不足等原因,我国商业保险公司一般不愿意涉足农业保险。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还比较滞后,市场规模有限,无论从供给还是需求层面都相对不足。农村信贷机构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客户渠道优势,通过与农村信贷机构的合作,农业保险机构能够利用这些优势促进自身的发展。因此,农业信贷与农业保险协同发展,从理论上能够发挥互利共赢的协同效应。为了验证我国农业信贷与农业保险的协同发展效应,本文选取了1985-2012年农业信贷、农业保险、农业产出的相关数据,建立了VAR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农业信贷和农业保险的发展对于农业产出的贡献以及农业信贷与农业保险之间的协同发展现状。研究表明:农业信贷和农业保险对于农业产出的增长都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是农业信贷的促进效应更加显著,农业保险的影响不显著;我国农业信贷与农业保险不存在协整关系,两者相互之间的贡献率不是很大,且彼此不是对方的格兰杰原因,不能有效地发挥协同发展效应。本文主要包括5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导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相关概念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部分分析了我国农业信贷和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制约因素,初步找出两者在发展经营上的相关性,提出农业信贷与农业保险协同发展的思想。第三部分,从理论上阐述了两者协同发展的可行性、协同发展的基本模式以及在运作过程中应考虑的关键问题。第四部分运用VAR模型实证检验我国农业信贷与农业保险的协同发展效应,并通过对实证结果的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影响两者协同发展的制约因素。第五部分从外部环境和参与主体内部机制建设两方面提出了促进两者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