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冠心病心绞痛的全球高发病率使其成为人类健康的大敌。在多种现代医疗手段的综合运用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存期得到极有意义的延长,成为一种慢性疾病。中医学从人体整体观出发,以发展的视角审查疾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与现代冠心病慢病管理观念深度契合,具备科学性与时代适应性,并且中医药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故中医药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防治有一定优越性。中医对冠心病心绞痛的认识从古至今逐渐加深,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结合临床与研究成果,认为一部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存在瘀热互结病机。导师王阶教授从瘀热互结病机入手,根据多年临床经验,以清热解毒、活血益气、宣发瘀热为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瘀热互结证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目的评价活血清热益气方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瘀热互结证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血管科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服用活血清热益气方1剂/次,2次/天,联合常规西药,对照组服用安慰剂颗粒1剂/次,2次/天联合常规西药,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心绞痛症状(包括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记录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进行中医证候疗效积分评分,检测炎症指标hs-CRP、血脂指标(TC、TG、HDL-C、LDL-C)、凝血指标(PT、APTT、FIB、TT)、肝功能(ALT、 AST、Tbil、ALP)、肾功能(BUN、Cr)、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疗效有效率(76.7%)优于对照组(40%,p=0.024),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与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明显减少,疗效优于对照组(p=0.036,p=0.018);心电图疗效和硝酸甘油停减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787,p=0.114);中医证候疗效积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28),在具体中医症状的改善上,治疗组“胸闷”、“心悸”两项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37,p=0.049);实验室指标方面,治疗组治疗后hs-CRP明显降低,疗效优于对照组(p=0.029),两组患者TC值在疗前存在差异(p=0.040),不能用来进行比较,治疗组TG、HDL-C、LDL-C改变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943、p=0.083、p=0.720)。治疗组PT、APTT、FIB改变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871、p=0.440、p=0.579),两组患者TT值在疗前存在差异(p=0.040),不能用来进行比较。两组患者在研究进行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生命体征(体温、呼吸、心率、血压)均正常,其肝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亦均未出现异常。结论活血清热益气方可以改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瘀热互结证患者临床症状,能改善心肌缺血,抑制心血管炎症反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