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秒激光脉冲序列烧蚀硅的实验与理论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yi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飞秒激光的快速发展给材料加工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然而,在高能流密度下,飞秒激光的烧蚀质量可能遭到破坏,带来如冠状重熔物、高温粉尘污染与损伤等,并且由于饱和效应以及等离子体屏蔽效应的存在,烧蚀效率随能流密度增大也逐渐降低。近年来,高重复频率的飞秒激光脉冲序列有望解决以上问题,然而由于缺乏相应的激光系统或实验方法,实验结果与现象存在很大的分歧,尚且没有系统的研究报导。为了提高高能流密度飞秒激光的烧蚀质量和烧蚀效率,同时验证飞秒激光脉冲序列的有效性并进一步探索相关规律,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工作:(1)设计并搭建了基于法布里珀罗干涉仪的脉冲序列生成装置与实验系统,生成脉冲间隔可大范围连续调节的脉冲序列,目前实验系统脉冲间隔可调范围为1 ps~3500 ps。(2)从实验上分别探究了单飞秒脉冲以及不同脉冲间隔的脉冲序列在硅上的烧蚀质量以及烧蚀效率,主要结论如下:在孔型质量方面,分析得到子脉冲间隔在50 ps~100 ps的脉冲序列能够产生最理想的孔型,孔边缘的冠状重熔物大大减少,其厚度仅为单飞秒脉冲的40%,孔型品质因子数值从单个飞秒脉冲的0.52提升至0.89,周围基底几乎没有粘连的粉尘或热损伤痕迹。在烧蚀效率方面,脉冲间隔Δt=300 ps、1000 ps、2000 ps的脉冲序列在烧蚀效率上相比于原始单飞秒脉冲有所提高,其中1000 ps间隔的脉冲序列所获得的烧蚀效率为原始飞秒脉冲的1.65倍,当前实验条件下,所获得的最大烧蚀效率为8.7μm3/μJ。(3)分别从烧蚀质量与烧蚀效率两个角度进行机理分析与理论解释,主要结论如下:脉冲序列改善烧蚀质量的关键在于后续子脉冲对喷出物的充分雾化,喷出物的充分雾化需要满足两个条件(a)烧蚀喷出物脱离基底形成纳米颗粒;(b)喷出物在激光辐照范围内,还没进一步扩散。影响烧蚀效率最主要的两个因素为烧蚀喷出物的屏蔽效应与热积累效应。根据计算,脉冲间隔小于200 ps时烧蚀喷出物质形成的羽流屏蔽层几乎完全吸收后续子脉冲的能量,导致烧蚀效率降低,随着屏蔽层的充分扩散,屏蔽效应逐渐减弱,在热积累效应的作用下烧蚀效率得到了提高。本文从实验上探究得到飞秒激光脉冲序列在不同脉冲间隔下的作用效果与规律,验证了飞秒激光脉冲序列的有效性,并给出最优参数范围。在理论上,结合双飞秒脉冲的相关文献,得到与实验现象基本吻合的机理分析与数值计算,加深了对脉冲序列烧蚀动力学过程的理解,为更深入的理论研究打下基础。
其他文献
基于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测得的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结构完整性是评价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关键预后指标。先前的DTI研究只能获得CST走行径路上局部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或CST整体的弥散指标平均值,如FA(Fractional Anisotropy,FA)、MD(M
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是一种能引起猪等多种动物患病的疱疹病毒,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目前,猪伪狂犬病的防治主要依靠疫苗,但是近年来发现疫苗不能有效抵抗新流行的变异PRV毒株,且无针对PRV的特效药,因此急需寻找PRV防控的新途径。本课题优化山柰乙醇提取物的制备工艺,并研究其在体内、体外抗PRV活性,为中药防治伪狂犬病提供新的方法,同时也为抗疱疹病毒中药的研发
彩叶林是西南地区特有的关键生态系统类型之一,不仅具有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气候调节等重要的生态功能,而且具有显著的景观美学价值。然而,持续的人类活动、频繁的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及其叠加作用导致大面积的彩叶林种类组成单一,结构简化,景观美学等生态服务功能不断降低甚至消失。因此,恢复重建彩叶林景观对于发展特色生态旅游、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支撑作用。本文针对退化彩叶林景观的恢复重建技术
合果木在广西有广泛种植,种质资源丰富,但目前合果木仅作为普通绿化树种,在大量的绿化树种中较为缺乏竞争力,同时其木材利用低下,造成了其资源的极大浪费,严重降低了合果木的商业价值。本文详细、系统的研究了合果木解剖构造、木材材性、叶片化学成分及其精油抗肿瘤活性。本文首先对合果木生长轮宽度、导管参数、纤维形态、组织比量、微纤丝角、结晶度进行了径向变异规律研究,之后测试了其木材物理力学性能,最后检测了合果木
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是抗肿瘤药喜树碱(camptothecin,CPT)的主要植物资源之一。由于市场对CPT的迫切需求、喜树植物资源有限和喜树中CPT含量低等问题,因而寻找可持续的替代产CPT植物的方法尤为重要。解析CPT生物合成途径可从根源上解决此问题。异胡豆苷合成酶(strictosidine synthase,STR)是吲哚生物碱次生代谢途径中的重要
近年来,为了发展乡村经济,实现“美丽中国,特色新农村”的目标,国家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扶持乡村进行旅游、文化、产业等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农村地区发展新阶段的目标和要求,发展乡村旅游是其战略重点。乡村旅游中的红色旅游受到人们普遍欢迎,红色旅游是以当地红色文化资源为基础的旅游活动。论文以雅安市天全县红军村为例,以其红色文化为切入点,探索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红色文化景观设计。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高低对国计民生尤为重要。决定其产量高低的三要素主要是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而千粒重主要与粒长、粒宽和粒厚等粒型指标相关。本研究中,我们用EMS诱变籼稻品种宜香1B,获得了一份可稳定遗传的水稻粒型、穗粒数突变体,暂命名为dxs(da xi sui)。通过与粳稻品种KTK和籼稻品种宜香1B杂交,我们构建了作图群体和测序群体,通过图位克隆结合Mutmap重测
碳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碳材料被应用于各方各面。作为碳材料的一种,碳纳米材料因其在光学、化学等诸多方面表现出的特异性质,被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药物传递等领域。在光学生物分析方法的研究中,碳纳米粒子因其优异的光学性能在传感应用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基于碳纳米粒子的优异性质,本文结合碳纳米粒子及金属纳米粒子设计了三种生物光学方法。通过对材料的合成、表征及性能探究,建立了针对
2019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了实施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针对未来乡村发展,提出生产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要求,乡村建设并非简单的美化乡村外表,而是要深入乡村各层面,提高乡村生产价值,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美化生活环境,传承农耕文化。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发展迎来新的生机,因此,合理进行乡村规划具有重要意义。达州市通川区是四川省乡村振兴规划先导区,磐石镇又是通川区未来发展核心,因此,本文以通川区磐石
伴随近海养殖农业的发展,养殖区环境质量问题日益突出,给养殖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其中致病弧菌是影响近海养殖的主要因素之一,故以监控致病弧菌对近海养殖农业健康状况影响的环境监测预警管理成为热点问题。实验以栉孔扇贝为指示生物,选取了扇贝免疫酶活性、免疫基因表达量等为生物标记物,研究了三个温度(13℃,19℃,25℃)条件下,不同哈维弧菌浓度(104cfu/mL、106cfu/mL、108cfu/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