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腰椎退变、腰椎滑脱、脊柱骨折、脊柱肿瘤等是骨科常见病,使用椎弓根内固定恢复脊柱三柱的稳定状态是治疗此类疾病的有效方法。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在治疗脊柱疾患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普通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术中需要广泛剥离椎旁肌肉组织、筋膜、韧带,术后易出现慢性腰痛、背肌萎缩、肌力下降等症状。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是一种经皮穿刺技术,减少了对椎旁软组织的剥离,从而减少了脊柱术后软组织损伤的发生。目前有对使用单侧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例报道,单侧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可以减少软组织损伤、降低手术风险、出血量和医疗费用,但在国内外的报道中,尚未有对于单侧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我们拟建立单侧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模型,并对其进行生物力学研究,以期为单侧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基础。目的评价单侧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生物力学性能,为临床单侧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雄性10月龄玻尔杂交山羊,体重约30kg,取L3-L6标本,测量大小相近,并行X线透视无异常者选用,共计40例。去除周围软组织,保留韧带。将标本随机分成4组,每组样本量为10例。A组选用单侧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均固定右侧),B组右侧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左侧行普通椎弓根螺钉固定,C组选用双侧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D组选用双侧普通椎弓根螺钉固定。将标本固定于万能力学试验机上,记录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压缩时的应力-应变曲线,并计算弹性模量进行分析。记录扭转实验2.5N*m力矩时的应变值进行分析。结果在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压缩时,四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左旋转时,A组与B、C、D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右旋转时,A组与B、C、D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侧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与各双侧内固定组具有相近的抗屈伸和压缩能力,但单侧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抗旋转能力不足。单侧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应用于临床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