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当今,中美战略竞争成为既定事实,这场由世界两大政治经济体引发的较量,对双方造成重要影响的同时也给其他国家带来“连带伤害”。随着世界地缘政治的回归和湄公河地缘战略的不断凸显,湄公河流域日渐成为中美角逐影响力的重要舞台。美国积极介入澜湄地区的相关事务,着力打造以美国为主导的合作框架对压中国大力推动建设的“澜湄合作”,达到削弱中国地区影响力和扩大美国全球战略的现实目的。在此背景下,中国参与“澜湄合作”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中美战略竞争成为既定事实,这场由世界两大政治经济体引发的较量,对双方造成重要影响的同时也给其他国家带来“连带伤害”。随着世界地缘政治的回归和湄公河地缘战略的不断凸显,湄公河流域日渐成为中美角逐影响力的重要舞台。美国积极介入澜湄地区的相关事务,着力打造以美国为主导的合作框架对压中国大力推动建设的“澜湄合作”,达到削弱中国地区影响力和扩大美国全球战略的现实目的。在此背景下,中国参与“澜湄合作”也面临美国干预带来的多重挑战。本文首先对中国参与“澜湄合作”地缘风险的相关背景、国内外研究概况进行系统总结;其次,在对相关概念做出界定后解析美国在澜湄地区的干预现状以及美国干预对地缘风险的影响假设;再次,构建综合评价指标,测度地缘风险指数,从整体区域和空间分异的角度对美国干预下中国参与“澜湄合作”的地缘风险特征进行分析。最后,探究中国参与“澜湄合作”地缘风险的形成机制以及提出对策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美中在湄公河流域的战略“拉扯”不断升温,美国针对中国实施的区域合作战略开展了包括战略和其他方面在内的干预,使得澜湄地区环境更加复杂,增加中国参与次区域合作的地缘风险。(2)美国干预下中国参与“澜湄合作”的地缘风险整体演化呈波动变化。综合地缘风险呈上升趋势,且在2020年达到最大值2.0098;国际地缘风险不断提高,由0.1121上升到0.1529;区域地缘风险呈上升—回落—上升的波动发展趋势;澜湄五国国内地缘风险构成国家地缘风险的主要部分。(3)地缘风险空间分异特征明显。综合地缘风险上,缅甸最高,平均地缘风险为0.6039;国际地缘风险上,越南最高,2020年达到0.0598;区域地缘风险上,缅甸最高,2020年0.1451;国家地缘风险方面,从双边地缘关系看,中国和越南的地缘政治关系风险和民间对华关系风险最高;从澜湄五国看,缅甸各项地缘风险均为最高。(4)利用地理探测器的因子探测分析中国面临地缘风险的形成机制,主要包括:中美地缘战略竞争的国际形势是地缘风险增强的根源性因素;敏感地带引发的区域问题是助推性因素;中国-五国地缘关系是关键性因素;错综复杂的东道国地缘环境是内生性因素。基于前文中的地缘风险特点和风险形成机理,从加强政策互动、密切经贸联动、丰富人文交流和提升治理水平四方面提出对策。
其他文献
工业污水中的氨氮主要是以游离氨和铵盐的形式组成,二者的组成比取决于水的p H和水温,当pH值偏高时,游离氨的比例较高,反之,则铵盐的比例较高,水温则相反。水中氨氮污染物质主要来源于各种有机废物,且干扰因素较多,要准确的测定,就必须掌握工业污水中氨氮测定的影响因素。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分析,通过对纳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的性质以及前处理、试剂、干扰物等因素的研究比对,找到了消除干扰的方法,提高了氨氮
实行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是加强对学校监督指导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强督学与学校联系、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有效方式。基于教育督导相关文件精神以及对中小学校责任督学的实践经验,以CIPO模型为框架,从系统思维的角度探索构建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体系,能为针对性开展督学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更能为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提供精准指导。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针对民族地区贫困的状况及特征,在中央统筹部署和各地各级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帮扶、支持下,民族地区实施了多项扶贫工程,反贫困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从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视角看,民族地区反贫困工作中的国家政策扶持以及定点扶贫、东西协作、对口扶贫等社会扶贫工作都达到了预期目的,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为未来民族地区进一步开展反贫困工作,
“东盟方式”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它可以看作是东盟为调整地区间冲突与合作关系而制定的一系列行为准则,“东盟方式”以不干涉原则为核心,以协商和共识为基本内涵,主要特点是非正式性、弱体制化和非对抗性等。本文试图采用一种长时段的历史视野研究“东盟方式”的发展变迁,通过对东盟历史的大致梳理,可以找出一些与“东盟方式”相关性较大的典型案例,再以这些案例为重点探究“东盟方式”的表现形式、特点和作用。笔者将“东
为研究伊洛河流域内堤防桩号800岸坡填土体稳定性,利用FLAC 3D开展了岸坡填土体的静、动力场特征计算分析。堤防迎水侧水位与岸坡填土体应力、位移为正相关,但岸坡安全系数与之为负相关变化,水位每增长2m,则最大应力、位移分别平均可增长11.4%、12.3%,而安全系数可递减18.3%;填土体应力、位移均从坡顶至坡底为递增。分层压实度对岸坡填土体应力、位移分布影响较小,对安全稳定性稍有促进作用,但效
二战结束以来,东南亚各国在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民族、宗教和意识形态的冲突与挑战。其中,缅甸是最具代表性的国家之一。缅甸1948年独立后,至今70多年来,内战仍未能平息。期间,缅甸发生了四次军事政变,出台了三部宪法。宪法的废立过程与内容是理解缅甸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重要视角。本文基于政治宪法学的视角,结合宪法社会学和宪法解释学的方法,从动机、社会关系和制度三个层面对缅甸三部宪法
随着国内学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中国周边外交两大领域的研究日益深入,周边命运共同体成为当前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对周边命运共同体进行研究,明晰其内涵及意义、回溯其思想形成的历史脉络、总结其构建过程中的有利及不利因素、探寻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路径,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深入开展对中国周边外交的相关研究,而且有助于完善有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研究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周边命运共同体是新时期中国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