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主义情怀与刘恒的小说创作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zi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恒是当代文坛致力于人性开掘、坚持人道主义宣扬的写实作家。本文着重从人道视角切入刘恒的小说世界,透过文本考察他的小说创作中所包含的深厚的人道主义情怀,并探究其人道主义精神来源,以期能对刘恒的创作有一个比较准确的认识。正文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章从本能欲望、社会需求和精神需要三个方面剖析了刘恒小说中人道主义情怀的表现方式。通过对人的食、性、力气等本能欲望的揭示,对财富、权力、房子等社会需要的探询,对现代人孤独、冷漠、隔膜、虚无等精神困境的拷问,刘恒全面展示了人类的生存本相和精神状态。本文运用现代心理学与存在主义哲学理念对刘恒代表性作品进行全新的解读,凸显出其小说中所具有的丰富的人性内涵和哲学深度。正是在对芸芸众生日常生活、生死爱欲的描摹中,刘恒展示了人性与文化、个人与社会、生存与意义等方面的深刻矛盾,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人的生存、发展、精神需要的深切关注和痛苦思索。第二章论述了刘恒的写实手法和创作道路,揭示了人道主义思想对其小说创作的决定性影响。作为新写实主义的代表性作家,刘恒坚持“零度情感”的写作原则,以自然主义方法客观冷静地还原世俗生活,而写实的背后蕴含的是作家对普泛众生物质生活与精神世界的人道关怀。刘恒在创作道路上经历了从沉郁苍凉到戏谑风趣的风格转变,形成了富于个人特色的叙述方式和创作风格,而不变的是他对人性、生命、俗常生活的深切关注和对人道主义精神的执著追求。第三章试图结合作品文本中的人道主题和时代背景来探寻刘恒的人道主义创作思想的来源。刘恒小说中的人道主题是多层次、多方面的,除了涉及人的本能欲望、社会需求和精神需要外,还涉及农民和死亡等主题。刘恒不仅关注当代农民外在的物质生活状态,而且对非人道、反人性的旧文化和旧道德给予了有力的批判。在他的作品中死亡主题一再出现,作家是以死亡来表现对生命的哲学思考,在生死二元的对立冲突中凸现出其对生命的珍惜和对理想人性、完美生活的渴望。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人道主义思潮深刻地影响了刘恒的文学创作,他从弗洛伊德心理学、存在主义文学中吸取了人道主义因素,使他的文学视野更加开阔,作品内涵更为丰富,从而形成了他博大的人道主义情怀。考察其作品和创作可以看出,作为一名作家,刘恒是一位生命的严肃思考者和表现者,同时也是人道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传播者。
其他文献
我国的网络教育一方面是刚刚起步,另一方面却是发展速度的惊人。社会信息化、教育网络化为我国师范、职教、高校及继续教育提供了多种渠道,单一的课堂讲授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学
农业是一国经济的根基,从世界各国农业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来看,科技是经济增长的核心。我国自然资源的缺乏和农村人口数目的庞大共同决定了我国农业发展必然要走科技兴农的道
高校体育发展的现实需求、发展困境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任务都呼唤体育教学的创新发展,因此应从教学理念、方法、内容上着手,以深化教学研究、推广典范教学、常态化制度化管理等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古筝教学模式的发展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古筝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的需求,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农民一家一户的经营方式遭遇了挑战。在此背景下,学术界展开了对农民合作的研究,并且提出了各种可能的方案,但是,理想的农民合作
现阶段在居民生活中,城市燃气饰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特别是随着我国城市建设与发展规模呈现出不断扩大的发展趋势,城市燃气主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短视频社交软件愈发受大众追捧,成为了大学生社交娱乐的一个重要平台。社交软件内容受到越来越多年轻群体的喜爱,同时对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产生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三百一十一篇。世传宋高宗赵构、宋孝宗赵眘(shen)曾御书《毛诗》三百篇,命马和之补图于左,图释儒家
传统的作物病害检测是农业生产者和植保专家通过以往经验来进行肉眼判断,这种方法不论是在试验大棚中还是田间调查很辛苦,劳动强度大,并且由于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有很大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