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武器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科学进步与大国战略需求相结合的产物。比较系统地分析核武器与核国家产生的背景,剖析冷战时期核国家的核战略与国际安全的内在联系与辩证关系,研究和判断未来国际战略态势与核国家的核战略走向,是关乎国家安全利益的战略性课题。 本文试图在尽可能广泛而大量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将核国家的核武器与核战略融入不同时期国际战略形势的大背景;在多项政策的结合上,采用史论结合与比较的方法,重点研究各个核国家不同的战略利益、战略需求和战略手段的运用;在此基础上,以比较的方法,分析核国家核战略的发展与调整,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国际安全格局的变化,并可望在此基础上得出某些带有规律性的学术性结论。 本论文分为四篇共二十二章。 第一篇:核武器与核国家的产生,分六章(1-6章)50多年前,为加快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进程,也为了进一步确立战后世界第一强国的地位,美国迫不及待地将刚刚拥有的两枚原子弹投向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原子弹以其无与伦比的巨大毁伤力瞬间就将两座城市夷为平地并使10余万人倾刻丧生。核武器的出现和在战争中的首次使用,使人类社会进入了在核战争威胁下生活的时代。 本篇就从半个多世纪前那震惊世界的一幕谈起,首先叙述了人类对原子核能的不懈探索与核武器巨大的杀伤破坏威力;继而分别论述了美国、苏联、英国、法国和中国5个国家启动核武器研制工程前后的国际形势,具体分析了这几个国家研发核武器的历程和不同的战略意图。 第二篇:冷战时期的核武器与核战略,分八章(7-14章)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作为战胜法西斯的盟军主力的两大战胜国,美国和苏联迅速展开了全球性的争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以争夺核优势为主轴的全球争霸是前所未有的历史现象,它使世界进入了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时期。 在美苏近半个世纪的激烈核军备竞赛中,双方各自投入了数万亿美元的资金,进行了1300余次核爆炸试验,发展了从地面到海洋,从空中到太空的庞大的核武器系统,冷战结束前,美苏两国庞大的核武库在峰巅时期拥有各类核弹头50000余枚,爆炸总当量超过130亿吨梯恩梯炸药的威力,相当于全世界每个人头上悬有2.5吨多梯恩梯炸药。然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美苏的这种针锋相对的战略——企图丝毫未能慑止对手与己争霸。相反,它使对方和己方都感受到日益严重的核威胁。 或许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先后掌握核武器的美国、苏联、英国、法国和中国都是联合国安贻常任理事国。尽管他们在发展核武器上有着性质上的不同和战略需求上的差异,但核武器都是核国家最高决策当局直接控制和运用的战略武器,而核战略(核政策)则都是这些国家对外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庸首先从美国和苏联这两个用级大国冷战时期的核争夺及其对国际安全的。影响人手,分析比较了美苏核战略思想的异同和内在的矛盾;在此基础上,分别论述了冷战时期美国、苏联、英国、法国和中国5个核国家的核战略(核政策)的基本内容和发展轨迹以及核力量的构成与规模;概述了冷战时期印度、以色列和南非等三个核门槛国家的核动机与核武器(核装置)研发槽况。 第三篇:冷战后的核战略态势,分6章*5《0章)随着苏联这个核超级大国和以其为首的华约集团的解体,美苏两极对峙的世界战略格局最终瓦解,人类终于走出了冷战。世界多级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大趋势,为谋求在世界未来战略格局中占据更为有利的地位,大国关系正在进行着深刻的调整。值得注意的是,各核国家的核战略也在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 然而,值得注意并未发生变化的是,能够将人类本身和几千年来所创造的文明毁于一旦的核武库依然存在,核战争的危险并未远离我们而去。核战帆然对核国家正在调整中的对外政策和未来国际战略态势的形成产生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本篇首先论述了冷战结束后世界战略格局的变化和对核武器地位的挑战;阐释了美国和俄罗斯两个核超级大国及中等核国家核战略(核政策)调整的原因及调整后核战略的基本内容;分析了冷战结束后国际核裁军与核军备控制所取得的新进展;分析了国际防止核武 散斗争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第四篇:陇椭核战略的未来,颁章u1《2章)人类历史已,经跨人21世纪,但是核时代却并未结束。如果说,在冷战时期,核武器以其可以毁灭人类本身的巨大破坏力与核大国之间的核制衡曾维持了一种相对和平的话,那么今天,生活在新世纪的世界人民有什么理由把自身的安全托付给核大国的决策者而求得一种十分脆弱的生存权呢?人类的才智可以把核技术发展到今天的高度,为什么不能创造一个在无核(武器)的世界中和平发展的新时代呢? 应该指出,核时代的安全是全人类的共同安全,维护这种安全是文明人类的共同使命。不应有任何超越人类安全的国家和集团利益,因此,所有核国家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