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意识与文体变迁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wing_w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文艺美学的角度切入,分析了审美意识与文体变迁之间的关系,认为文体变迁与审美意识嬗变之间存在着一种同构对应性。文章分别从三个维度来论证这一中心:文体选择与审美心理结构、文体演变与审美文化传统、文体惯例与审美选择。其中审美心理结构以同化、顺应的建构功能对文体选择发生作用,形成异质同构关系;审美文化传统是文化传统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有着连续一贯、相对稳定的基本文化精神和品格,同时又具有审美的特点。文体在深层次上是审美文化传统的一种符号表现,审美文化传统以其超稳态的结构模式演绎着文体演变的轨迹,外来审美文化对文体演变的影响也在这条轨迹上印下足迹,故文体演变与审美文化传统之间也有着同构对应性;文体惯例既是文体规范,又是常态的审美意识,它对于审美选择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文体期待是由文体惯例引发的一种心理定势,因其固有的保守性而对审美选择有阻碍作用。
其他文献
《天池》杂志作为由延边作家协会主持创办的一本地方性文学刊物,虽然已经改版,但对于研究地域性文学、探究地域文学中的深层文化价值是十分有意义的。特别是从小说研究的角度,更
封祝唐(1857-1898年)广西容县人。是清代广西卓有成就的诗人,有人说他是“闵闵其民,恻隐怀国的诗人”(陈湘)。然而由于历史、地域、以及身世低微、早逝等原因,对他的研究几乎是
在现当代的作品中,横空出世的狼文学引起了了人们广泛的追捧和喜爱,一些作家极力的进行有关狼文学的创作,在这一时期,狼文学中的“狼性”唤醒了人们长期被压抑的原始野性,让人们重
该文试图以细读丁玲、张爱玲、林白的女性文本为基础,以女性主义视角切入,来认知三者女性文本的差异,从而揭示出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一种嬗变.这三位女性作家共同致力于关注
20世纪90年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都市化进程的推进,中国文学中的都市书写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阶段.90年代浮出水面的晚生代作家与都市的亲密关系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代作家,
本文首先梳理了徐志摩诗歌的艺术观念,认为他重视诗歌的修辞艺术,主张诗歌语言的义生文外,要求诗歌形式本身要有独立意味,诗人要从有限的语言寻求无限的内涵,也要借助格律的利器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