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莓种质资源农艺学性状评价和再生体系建立的初步摸索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laopoxqq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30个树莓品种的田间生物学性状(物候期、树高、茎粗、具刺性、刺的颜色、枝条直立状况、根蘖苗数量、结果枝数量、自花结实率、自然结实率)进行调查,果实的外观品质(百果重、硬度、最大单果重、最小单果重、果实横径、果实纵径、果形指数)和风味品质(香味、口感、色泽)进行评价以及对果实主要营养成分(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黄酮、鞣花酸、花青素)、叶片水杨酸进行分析。利用Excel 2003、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按等距分组的方法,统计不同性状的次数分布;应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确定在所调查性状中影响树莓品种评价的主要指标;应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来确定在所调查性状中对树莓品种评价的主要影响因子,再应用聚类分析方法把试验品种进行层次聚类。按等距分组的方法,统计不同性状的次数分布,树莓13个不同性状的频次分布和变异系数存在差异。变异系数从大到小的排列为根蘖苗数量、花青素含量、黄酮含量、可滴定酸、鞣花酸含量、百果重、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水杨酸含量、自花结实率、结果枝数量、可溶性糖、果形指数。根据各性状的测定数据,将其分为5级,从而确定了各个性状的分级标准,为其它树莓品种的调查有一个标准化的依据。对具刺性、根蘖苗数量、结果枝数量、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黄酮、可溶性固形物(TTS)等17个性状的试验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评价总结出3类主要指标。分别为:1)果实外观品质因子:包括百果重、果形指数、果实横径、果实纵径。2)营养成分因子:包括黄酮、花青素、水杨酸、鞣花酸、可溶性固形物。3)果树结实因子:包括自花结实率、自然结实率、结果枝数量。进一步进行因子分析,确定影响树莓品质的4个公因子:第一公因子:黄酮、花青素、可滴定酸;第二公因子:百果重、果形指数、具刺性;第三公因子:鞣花酸;第四公因子:可溶性固形物。对30个品种进行层次聚类分析,所调查品种(品系)被分成4类分别为:第一类:欧洲红、克列多、撒米特、黑树莓,这些品种的花青素和鞣花酸的含量相对较突出,其中以树莓品种“克列多”为代表。第二类:MS-2、巴尔脑儿、MS-1、托拉米、拉萨木、哈瑞太兹、费尔杜德、米克、美22、威连米特、澳洲红、宝贝,这些品种在结果枝数量、水杨酸、鞣花酸、自然结实率这几个方面较突出,其中以树莓品种“威连米特”为代表。第三类:黄树莓1号、金秋、黄树莓,这一类是黄树莓系列,在结果枝数量、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方面相对突出,糖酸比相对较高,果实较甜。第四类:奇里考藤、优胜、10号、财富、宝尼、克拉尼、来味里、努卡、美特、奥瑞斯、黄树莓2号,这些品种在百果重、果形指数、自然结实率、具刺性、结果枝数量这几个方面相对突出,百果重较大、刺较多。其中以“来味里”为代表。树莓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宜培养基为:MS + 6-BA 0.1mg/L+2.4-D 2.0 mg/L +蔗糖30g/L +琼脂4.92g/L,pH:4.9-5.2,诱导率可达100%。
其他文献
教学反思是教师理解、评价教学实践的一种手段,是对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进行理性的和具有伦理性的选择,是对经验的重新组织和重新建构.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
期刊
@@
期刊
@@
期刊
@@
期刊
@@
期刊
@@
期刊
@@
期刊
@@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推广,教师的角色,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新的课程标准给予教师较大的创造空间,要求教师要具有作业设计的能力,而新课程下的作业应该让学
中国古典诗歌是华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以其深邃的意境、生动的形象、凝练的语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在中国文坛上独树一帜.加强古诗词习诵,重视古诗词教学,对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