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苜蓿刈割效应及其种植年限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ashw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确定农田灌溉条件下紫花苜蓿的刈割制度,并探讨其种植年限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以紫花苜蓿阿尔冈金(Medicago sativa L.cv.Algonquin)为材料,在2003~2005年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鲜草产量以5次刈割最高,干草产量以3次刈割最高,粗蛋白质产量以4次刈割最高。营养品质随刈割次数的增加而提高;根干重以3次刈割最高、5次刈割最低,根中粗蛋白质和总糖的含量均以5次刈割最低。5次刈割的越冬率分别较2次、3次、4次刈割的越冬率低13.7%、12.6%、8
其他文献
铜鼓岭自然保护区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海南岛东北部文昌县境内的滨海低丘陵。保护区内植被繁茂,植物资源相当丰富。沿滨海沼泽、沙滩、阶地至山麓和丘陵上依次分布有红树林
本试验于2005~2007年在莱阳市冯格庄镇马岚村旱地高产示范田进行.供试品种为鲁麦21,试验据补灌次数不同设6个处理.通过田间及室内分析测定,研究了不同补灌次数对早地高产小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