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之一,并是导致死亡的第三位常见妇科恶性肿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条件的改善,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在我国范围内呈上升趋势。细胞命运决定因子(cell fate determination factor Dachshund, DACH1)是哺乳动物果蝇腊肠基因的同源基因,通过它可下调上皮生长因子(EGFR)和细胞周期蛋白D1等途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已被报道在人类乳腺癌、卵巢癌、甲状腺乳头状癌、前列腺癌中是一种抑癌基因。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 FASN)是参与肿瘤脂肪生成的关键酶,其过表达在癌症中很常见。固醇元件结合蛋白(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l, SREBP1)可调节多种基因参与的脂质合成,其中SREBP1的亚型SREBP1-c是连接到FASN启动子的调节元件,可增加FASN的转录表达。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DACH1、FASN、SREBP1在子宫内膜癌、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复杂性子宫内膜、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别检测了20例正常子宫内膜,10例复杂增生子宫内膜,1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以及6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DACH1蛋白、FASN、SREBP1的表达,并用x~2检验DACH1蛋白、FASN、SREBP1与不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以及三者之间表达的相互关系。利用Breslow (Generalized Wilcoxon)生存分析比较三者表达及预后关系。研究结果:(1) DACH1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癌、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子宫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中表达呈升高趋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ASN、SREBP1在正常子宫内膜癌、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子宫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中表达呈降低趋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DACH1蛋白与子宫内膜癌分化程度、手术病理分期、病理类型有关(P<0.05),且分化程度越高,临床手术分期越早及在Ⅰ型子宫内膜癌中表达越明显:FASN与子宫内膜癌分化程度有关(P<0.05),分化程度越低表达越明显;SREBP1与子宫内膜分化程度,年龄有关(P<0.05),分化程度越低,年龄越大表达越明显;(3) DACH1蛋白与FASN、SREBP1在子宫内膜癌中呈负性相关(r=-0.41,P<0.05; r=-0.40, P<0.05); FASN与SREBP1呈正相关(r=0.86,P<0.05);(4)在子宫内膜癌中,DACH1蛋白阳性组患者总体生存率相较于DACH1蛋白阴性组明显偏高(P<0.05);相较于FASN阴性组,FASN阳性组患者总体生存率明显偏低(P<0.05);相较于SREBP1阴性组,SREBP1阳性组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明显偏低(P<0.05)。研究结论:DACH1蛋白的表达缺失及低表达及FASN和SREBP1的过度表达预示着子宫内膜癌较高的侵袭性以及患者的预后不良,子宫内膜癌中以上三种蛋白表达具有相关性,可能和疾病的进展有一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