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老子本义》中,魏源认为,只有以“养心治事”为中心,去解读老子之“无为”与“自然”,才能够彰显老子思想的现实效用。魏源以老子思想为理论根据,发挥自身之创见,对老子之后的道家学派的各种思想学说进行明确的分类,以及对以往各家解老者的论述进行评判,指出他们与老子思想倾向和实质意义上的背离,阐述了与现实社会紧密相关的“无为”论与“自然”论。在《老子本义》中,魏源呈现出一套“知——欲——为”的逻辑关系,以此为基础,魏源认为,“无为”应始于“无欲”,“养太古之心”就是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为”。以这样的理论为依据,魏源解读了老子所言“无为而无不为”的实质意义,在根本意义上回答了“名实文质之辩”的根本问题,打破了已有的“无为”论的局限,阐述了正确的学道与治道。同样立足于这样的逻辑关系,魏源认为“除既学之疵”方能“复自然之性”。通过“习心”与“本性”,“惊世”与“救世”的对立,魏源使“自然”这个概念从事物本质向转向道德本性向;根据事物的自然表现,魏源阐明了依“自然”而行所能够引发的积极的、持续的社会效应,从而使治者与学者树立正确的处世态度,应用相应的手段,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隐退”、“知足”与“用世”,是老子思想中所具有的三种主要倾向。魏源将前两种倾向归结为“修身”的方式,立足于“道之大仁”的根本原因,建立“修身”与“用世”的紧密关联,彰显“修身”对于“用世”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老子本义》中的“无为”论与“自然”论,是“养心”或“修身”的基本内容,更是以“治事”或“用世”的必要前提。学者与治者只有以“道”为宗旨养“太古之心”与复“自然之性”,才能够实现“治事”或“用世”的根本目的,形成积极的社会效应。在《老子本义》中,魏源通过解读老子思想形成自身的思想体系,创发老子思想之时代新义。《老子本义》作为研究老学史的重要文献,具有着以往观点所不具有的总汇性,以及因形成时期的特殊而具有的创新性。因此,探析《老子本义》中哲学思想内容,以及建立其中思想体系的脉络,才能够彰显这本“救世之书”的核心价值,明确魏源在老学史上不可磨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