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增加值对传统的财务指标进行了调整,充分考虑了投入资本的成本,将会计利润还原成经济利润,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企业绩效衡量标准。采用经济增加值方法度量银行的绩效,并将其引入相关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使用经济增加值的方法测度银行的股东价值创造能力作为银行绩效衡量指标,使用PR模型测度的H统计量作为竞争度衡量指标,引入结构、竞争、效率和绩效的分析框架,对理论假说进行验证。同时对中国商业银行效率分量的价值相关性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此外,本文还对影响中国商业银行股东价值创造能力的微观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探究那些可以直观反映银行经营管理情况的因素对股东价值创造能力的影响,从而为银行管理者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全样本商业银行的股东价值创造能力总体上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国有银行股东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更明显,并表现了更强的抗系统风险能力。2.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类型属于偏低集中寡占型,且寡占性不断降低;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在贷款市场上对大型国有银行的冲击更大,但在存款市场所占份额上升趋势最为明显。3.中国商业银行纯技术效率的价值相关性最大,配置效率的价值相关性较为有限,规模效率的价值相关性十分糟糕。4.SCP假说、相对市场力假说、X-效率结构假说和规模效率结构假说在中国银行业均不完全成立,但SCP假说、相对市场力假说和X-效率结构假说的相关思想对中国银行业均表现出一定的适用性和解释力,规模效率结构假说则对中国银行业完全失效。5.中国商业银行对贷款减值准备的计提符合“吝啬假说”;银行向具有更高生产率的员工支付高额薪酬,有利于银行股东价值创造能力的增强;集中布局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区域商业中心城市的小型银行拥有更高的运营效率,为股东创造价值的能力更强;我国政府对银行部门的强有力干预以及我国民众对大部分银行的充分信任,使得高杠杆率的银行仍能够轻松应对系统性风险以及获得较低的借贷成本;非利息收入业务的开展增强了银行的股东价值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