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现代人力资本理论与80年代兴起的新增长理论都认为人力资本是促进国民收入增长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内生要素之一,而人力资本形成最重要的一条途径就是接受教育,所以研究教育投资及其形成的教育人力资本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在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着重在城乡居民教育投资促进收入增长、城乡教育投资差异与城乡居民收入差异、教育人力资本促进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三个方面做了理论探讨并对中部六省进行了实证分析。在城乡居民教育投资促进收入增长方面。认为教育投资能够提高劳动力价值,教育在劳动力市场上能传递有利于受教育者求职的某种信号,教育本身推动了社会分层和收入差距,教育能提升劳动者的综合素质等等,促进受教育者收入增长。实证分析了我国和中部六省1995年至2011年城乡居民人均教育投资对人均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人均教育投资变化显著的影响收入变化,增加教育投资是提高居民收入的显著途径。无论是从中部六省的个体效应还是把中部六省作为一个整体看待的整体效应,实证结果都表明城乡居民教育投资量与居民收入增长量之间具有显著的协整关系。而且借用误差修正模型来描述教育收入系统的稳定性(即由于外部因素使得居民收入发生偏离后居民收入回到由教育投资量决定的长期均衡值的反映速度)都非常强,除湖北外都超过了 50%。通过建立虚拟变量模型的实证结论表明中部居民教育投资对收入递增的作用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即城镇居民教育投资对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与农村居民教育投资对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时显著不同的。在城乡居民教育差异与收入差异方面。首先分析了教育差异影响收入差异的作用机理,引入城镇化系数控制变量的中部六省个体差异模型和面板数据整体效应模型的实证结果都表明居民教育投资城乡差异与居民收入增长城乡差异显著的呈正相关关系,这表明缩小城乡居民教育投资差异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径。在教育人力资本提升改善劳动力资源配置增加社会福利方面。首先理论分析了教育人力资本的提升能有效的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从事收入较高的行业,从而增加农村居民的非农收入。实证分析结论与规范分析结果相吻合,中部地区就业人员教育人力资本提升能有效的改善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增加农村居民收入进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异。进一步的运用路径分析法区分了教育人力资本提升对促进居民收入增长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结论表明除山西省外,中部其他五省教育人力资本通过带动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来促进农村居民增收的间接作用都要明显大于由于教育人力资本提升而直接带来的收入增长。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基础之上得出了依靠教育均衡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有效措施,在大力增加教育财政支出、保障农村教育稳步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科学推动劳动力转移三方面提出了依靠教育均衡发展促进社会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