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因素

来源 :深圳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dx05444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光眼是目前世界范围第二大致盲因素,全球的发病率约在3.5%。白内障是目前全球致盲的首要因素。青光眼和白内障随年龄发病率增高,一项2002至2020年的大样本研究显示,白内障患者中有19.1%左右有伴发青光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el-closure glaucoma,PACG)和白内障这两大类疾病在临床上易伴发。其机制或是因为青光眼患者病程自然发展的过程中,晶状体较正常群体更易出现变性增厚的情况,最终发生瞳孔阻滞导致青光眼的发作。目前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有几种主流的治疗方式,其中有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传统的小梁切除及滤过手术和几种术式的联合等。其中,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人术因其具有切口小,不破坏小梁网结构与房角,手术并发症少等优势,已成为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主要治疗选择之一。该手术因直接摘除了患者变性的晶状体,直接从解剖结构上去除了该类患者青光眼的重要发病因素,开放患者狭窄的房角从而有效控制了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同时伴随人工晶体的植入,患者术后的视觉质量明显改善,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手术的满意度。虽然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在该类患者中的应用具有明显优势,临床工作中仍然发现部分患者在术后的屈光度数跟术前预留的屈光度数相比有一定程度的偏差。毫无疑问这种偏差会直接降低患者的术后视力,使手术达不到预期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综合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发现,关于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屈光误差的偏移规律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推测有很多。研究人员认为手术对眼部解剖学结构改变是造成这一结果主要原因。最新研究中国内外团队将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AS-OCT)运用到了该类患者术前术后的生物学参数测量中,可以很准确的测量出患者眼前节的各项解剖生物学参数从而深入探究解剖结构改变的影响。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晶状体拱高(lens vault,LV)值的改变。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屈光误差的相关影响因素概括来说目前认为有以下几点:患者术前的晶状体拱高(LV)值、手术对患者眼轴长度的影响、患者前房深度的变化以及术前IOL计算公式的选用等,但其导致术后屈光偏差的具体机制尚在进一步探索中。本研究旨在分析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群体术后的屈光状态分布及导致这种分布规律的因素,探究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准确更合理的方案,提高患者术后的视觉满意度。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技术也不断提高,为了满足逐步增长的客运需求,发车密度越来越高,列车追踪间隔越来越小,列车运行效率大大提高,但这也伴随着列车运行的抗干扰能力随之降低。在各种扰动的影响下,列车容易产生延误。且因轨道交通发车间隔小、车站配线简单、乘客流量大的特点,一旦发生延误,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延误的传播性会对整个线网造成不可预估的后果。此时如果对列车延误的调整方式不当,将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未来每年都会有不同类型的新线或者延长线投入运营。新线开通对于轨道交通网络的拓扑结构、客流分布以及客流指标都会造成相应影响。一方面,我们要根据新线本身的功能定位研究其运输组织问题。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结合新线开通后乘客出行和网络客流分布变化的情况,研究线网运营组织方案调整优化的问题。因此,研究新线接入条件下的轨道交通网络客流分布建模和客流影响评估方法,对于分析掌握客流的变化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逐步迈入网络化运营阶段,线网拓扑形态日渐复杂,为居民带来更加多样化的出行选择和更加便捷的出行体验的同时,也使得网络客流分布日趋复杂,给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乘客行程时间数据,记录了乘客出行的起讫点以及相应的时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描述乘客的出行过程,但欠缺了部分时间节点信息。与此同时,每个乘客的出行过程,都同时受到乘客自身属性、列车运行条件以及轨道交通系统状况等多方面因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城市的数量增长迅速,800万以上人口城市已超过30个。以此同时,城市轨道交通也进入了高速发展期,目前我国已开通地铁城市数达到31个,总里程量超过5万公里,年均增长率17%。而大量兴建的地铁工程也产生了数量庞大的余泥渣土,其以简易堆填为主的处置方式存在较大环境与安全隐患,是目前城市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突出和难点问题。因此,本研究针对城市地铁工程余泥渣
乳腺癌是女性最为常见也是最为致命的癌症之一,其发病率高居各种肿瘤的首位,而死亡率也位居第二。三阴乳腺癌由于缺乏激素受体作为治疗靶标,预后往往更差。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以及分子标志物和靶标的研究发现,成为攻克乳腺癌的关键。染色体8q24.21位点是人类乳腺癌癌中最常见的扩增区域,其中包含原癌基因c-MYC,lncRNA-PVT1和多种microRNA(miR),此microRNA基因簇包括m
电转气厂站(power-to-gas station,P2GS)可以将系统中多余的可再生能源发的电转化为天然气,这为天然气的大规模储存和远距离能量传输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方式。但是,该领域中现有的论文大多数仅考虑了P2GS单体收入或不含P2GS的综合能源系统(IES)的总体收入,而没有同时考虑综合方案中P2GS和IES的收益。此外,接入嵌入式的P2GS将对现有的天然气管道和电线造成负载过大或网络堵塞
SIRT7作为Sirtuins家族成员中一员,依赖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发挥乙酰转移酶活性。SIRT7可特异性地对组蛋白H3的第18位赖氨酸(H3K18)发生去乙酰化修饰,还参与调控了许多非组蛋白的去乙酰化修饰。由于SIRT7的酶活性受到了细胞中NAD+水平的调节,因此SIRT7被认为是一个能量感应因子。先前的报道表明葡萄糖缺乏可以诱导细胞发生p53/p21通路依赖性的细胞周期阻滞。因
目的:研究脂肪酸转运蛋白CD36在烟草致癌物NNK诱导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非小细肺癌的临床检测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靶点。方法:NNK诱导A/J小鼠生成肺癌;在肺癌细胞H23和正常肺上皮细胞BET中以shRNA敲低CD36表达后,再以NNK诱导并皮下接种裸鼠。分别以α7nAChR和Src抑制剂预处理正常及CD36敲低的H23/BET细胞,再以NNK和棕榈酸(PA)处理细胞。通过Western、RT
目的从影像学及应用解剖方面探索内镜经外耳道前庭进路切除听神经瘤的可能性,观察并记录此进路的安全边界、相关重要解剖标志及内听道内神经解剖关系。方法1.回顾性分析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0例患者(200侧)的颞骨CT,观察并记录其内听道形态以及内听道底的前后径、上下径。2.选用5具(10侧)新鲜冰冻成人尸头行颞骨CT扫描,行内镜经外耳道前庭进路暴露内听道,观察、记录此进路的安全边界、途经解剖结构、恒定
背景和目的:P53在人体中是一种最常见的突变基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构建检测P53蛋白的有效探测器在癌症研究领域中的意义重大。然而,目前缺乏检测野生型P53蛋白(WTP53)或区分野生型和突变型P53蛋白的方法。本课题组设计并构建了一个P53探测器,该探测器可检测细胞中WTP53的表达。此外,我们使用CRISPR-Cas9系统将P53探测器与白喉毒素结合在一起,构建了一个P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