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伦理视野下我国树木信仰民俗研究

来源 :中原工学院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ndhl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生态环境的恶化成为国际共同关注的问题,生态危机对人类身心的严重伤害引发了人们对缓解人与自然矛盾的强烈诉求。许多名树古木遭到毁坏,森林覆盖率大幅下降,土地沙漠化问题突出。在这种形势下,研究树木信仰文化对于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和传承优秀民俗文化意义重大。树木信仰从产生到发展的过程中内容不断丰富,表现为树木崇拜、树木神话、树木禁忌、树木种植和树木文化几种形式,通过对每一树木信仰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可以看出树木信仰丰厚的内涵和在人们精神世界的重要性。不同形式的树木信仰渗透到民间的各种习俗当中,成为了民间特色的传统文化,对树木的信仰民间还自发的形成了有关树木的各种禁忌,这种约定俗成的禁忌成为人与自然相处的法则。其次,通过分析树木信仰深层次的原因,可以看出树木信仰产生的必然性,以及树木在人类文明发展阶段中的重要性。树木信仰是人类生存的需求,具有特殊的实用价值,其象征意义寄托了人们的理想愿望,同时人们也常借树木进行感情寄托。所以,传承优秀的树木信仰文化,合理利用树木信仰民俗,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缓解人与自然的矛盾、解决生态危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构建生态伦理精神,有利于提升人们保护生态的自觉性,有利于规范人与自然关系行为。树立生态文明自然观,提倡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全民的生态意识,开发与保护树木信仰民俗文化,发展生态民俗旅游,能够切实有效地促进我国树木信仰民俗文化的发展。
其他文献
本文以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 L.)为材料,通过营养液培养,对黄菖蒲在Cd、Cu复合胁迫下生物量变化、吸收积累Cd和Cu的能力,叶绿素、Pro、抗氧化酶等生理抗性差异,EDTA、柠檬酸(CA)有
以邢台百泉岩溶水系统为例,分析了邢台百泉岩溶水系统的地下水流场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演变特征,并采用数值模拟法预测了超采条件下水源地未来十年流场的变化。首次发现了泉域矿
传统的写作教学中重点集中在语言点提炼方向,但是教师在学生语言流畅度方向的考虑明显不够,导致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语言不甚合理,逻辑不甚严密,进而整体写作质量偏低。使用支架
目的:克罗恩病(CD)并发泌尿系瘘较少见,本研究旨在分享一些治疗经验和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CD并发泌尿系瘘的病人,2000年至2011年于我科治疗。分析年龄、性别、病程
自由基是带有一个孤对电子的分子,具有很强的反应性。自由基可以直接与细胞组成成分发生反应,造成细胞损伤,如通过氧化线粒体DNA和线粒体心磷脂对线粒体造成氧化损伤,从而诱
<正>人高致病性禽流行性感冒(人禽流感),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中某些亚型毒株突破种属感染人而引起人类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WHO认为该疾病可能是对人
<正> 自金代李杲《脾胃论》成书以来,历代医家对其倡言的“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学术见解和“升阳泻火”、“甘温除热”的用药法度及其临床治验,不断地予以整理、发掘和提高
<正>针对马铃薯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的主要农作物之一,产量高、品质好,经济效益比其他农作物显著,发展势头迅猛,2000年种植面积达50多万hm~2,初具规模化种
会议
<正> 《脾胃论》是金代名医李东垣的代表作,所发明的生脉散一方,为后世治疗危重病证广泛采用。笔者仅对《脾胃论》中生脉散运用之特点进行浅要分析。暑病是在“时当长夏,湿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