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的扶贫攻坚成效显著,扶贫任务能够全额甚至超额完成。但是,扶贫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名实分离”和资金配置不合理的现象,培训任务的全额落实与扶贫资源配置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鉴于扶贫资源的有限性,如何最大程度的实现其合理配置是影响培训扶贫效果的关键。因此,对配置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进行深入探索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以H县扶贫项目中的转移劳动力培训实践为例,结合其培训资源的分配状况对扶贫资源配置困境进行研究。笔者通过分析政府内部资料和访谈内容,获得H县近三年培训资源的整体分配状况,确定H县的扶贫资源配置困境。笔者重点分析“委托—代理”模式下政府层级间控制权的分配状况和部门分割特性,并基于此进一步研究政府层级间和部门间各自信息不对称下的“名实分离”现象和扶贫资源供需困境,以此来反映信息不对称与扶贫资源供需困境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扶贫资源供需困境分为政府层级间的资源供需困境、政府与农民间的资源供需困境以及部门间的资源供需困境。政府层级间和部门间的信息不对称性是造成扶贫资源供需困境的重要因素。具体而言:“委托—代理”模式下政府层级间因为控制权分配的不同,而存在信息不对称和目标各异情形。政府层级间信息不对称和目标各异又引发了不同的政府行为。而中央对地方的检察验收权十分有限,无法保证各层级政府目标的一致性。基于各政府层级目标差异上的纵向资源配置行为使培训资源供给不符合实际需求。另外,部门职责划分不明确、部门设置过多限制了部门间资源供给信息的有效沟通。而资源供给信息的不对称使部门之间无法有效协调培训资源。部门间管理体制多样、协调沟通机制缺失又进一步阻碍了资源供给信息在部门间的共享和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