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扶贫资源配置困境研究——以H县转移劳动力培训为例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hdgc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的扶贫攻坚成效显著,扶贫任务能够全额甚至超额完成。但是,扶贫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名实分离”和资金配置不合理的现象,培训任务的全额落实与扶贫资源配置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鉴于扶贫资源的有限性,如何最大程度的实现其合理配置是影响培训扶贫效果的关键。因此,对配置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进行深入探索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以H县扶贫项目中的转移劳动力培训实践为例,结合其培训资源的分配状况对扶贫资源配置困境进行研究。笔者通过分析政府内部资料和访谈内容,获得H县近三年培训资源的整体分配状况,确定H县的扶贫资源配置困境。笔者重点分析“委托—代理”模式下政府层级间控制权的分配状况和部门分割特性,并基于此进一步研究政府层级间和部门间各自信息不对称下的“名实分离”现象和扶贫资源供需困境,以此来反映信息不对称与扶贫资源供需困境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扶贫资源供需困境分为政府层级间的资源供需困境、政府与农民间的资源供需困境以及部门间的资源供需困境。政府层级间和部门间的信息不对称性是造成扶贫资源供需困境的重要因素。具体而言:“委托—代理”模式下政府层级间因为控制权分配的不同,而存在信息不对称和目标各异情形。政府层级间信息不对称和目标各异又引发了不同的政府行为。而中央对地方的检察验收权十分有限,无法保证各层级政府目标的一致性。基于各政府层级目标差异上的纵向资源配置行为使培训资源供给不符合实际需求。另外,部门职责划分不明确、部门设置过多限制了部门间资源供给信息的有效沟通。而资源供给信息的不对称使部门之间无法有效协调培训资源。部门间管理体制多样、协调沟通机制缺失又进一步阻碍了资源供给信息在部门间的共享和分配。
其他文献
在中国实现国家富强的现代化过程中,中国的农民、农业和农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和牺牲,导致日益严重的“三农”问题出现。改革三十多年来,中央加大了对农村的投入,实施了一系列支农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尤其是农村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的今天,环境污染给农村本来就很脆弱的生态系统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但直到目前为止,农村的环境问题仍没
中国正在从一个典型的移民输出国家走向输出和输入同时并存,学术界已经对海外华侨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对输入到中国的国际流动人口研究并不多。   本文通过定性研究方法对
学位
全球结社革命浪潮的兴起、市场和企业在社会福利领域的“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对非营利组织的关注和研究。特别是5·12汶川地震后,公众和学界都看到了
农民工已经在事实上构成了中国产业工人的主体,但其权益受损也成为不争的事实。关于农民工权益保护问题的众多争议其实可以归结为这样一个问题:到底是应该用市场调节办法来解决
学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我国国民医疗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南宁市邕宁区是广西新农合工作开展得较好的地区之一,为了吸取经验与发
本文以中山市外来人口为例,探讨新生代外来失业群体的生活预期。1980年代后期兴起的打工热潮,至今已有20多年了,城市外来人口已经出现了代际的变化,新生代外来人口的许多社会
学位
借鉴西方社区卫生服务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目前社会发展和人口需求的具体情况,1997年国家提出在全国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在政府的有力支持和各地区示范站点的带
史禄国是一位俄国的人类学家,这位人类学大师对人类学的贡献极大。他是与马林诺夫斯基同时代的人类学家,但是因为人生际遇的不同他却没有像马林诺夫斯基一样赫赫有名。史禄国